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就金融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FDI对内资企业生产率不存在明显影响或存在不显著的负效应;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刚刚跨过由负转正的临界值,绝大多数省份仍低于此临界值,贵州、天津、重庆正处于两个临界值之间,其技术溢出效应均为正,而北京、上海和浙江则跨过了由正转负的临界值,正面临金融发展过度深化、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通过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途径对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高位水平时,FDI通过水平溢出途径的技术溢出表现正向显著作用;生产率较低时易受到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途径促进了上游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前向关联溢出途径,对生产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下游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相比全部内资企业,在水平溢出的变化方向和前向关联溢出方面表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姜瑾  朱桂龙 《财经研究》2007,33(1):112-1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直是中国吸引外资较多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受外资影响较大。利用长三角地区2000--2009年制造业面板数据,对FDI对该地区产业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影响是双向的,同时存在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且挤出效应明显大于溢出效应;企业性质的不同,FDI所带来的效应也不一样,国有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明显而非国有企业的FDI挤出效应显著。因此在拒绝盲目引进外资的同时,注意提高本土非国有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增强外资的溢出效应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广东工业行业数据运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广东内资工业部门和国有内资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进行测算。在控制R&D情况下,明确区分和分别测定FDI技术溢出的行业内溢出和行业间溢出,并从FDI企业所有制类型和市场导向性两个细分层面进行更深入研究。结果发现: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但仅限于国内市场导向型FDI,作用对象仅是非国有内资企业,传导途径主要是技术进步;FDI通过水平方向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挤压效应",但"挤压效应"主要存在于内资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了技术溢出具有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0年各省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本地区内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论表明,FDI在地区间也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内资企业活动并没有在地区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本地的FDI还是异地的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2002-2014年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渠道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外商直接投资3种渠道下的溢出效应均为正,但水平溢出、后向溢出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前向技术溢出效应基本保持不变,且前向技术溢出大于其它两种渠道的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东道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争议,本文采用1998-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运用Hansen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行业内和行业间FDI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技术进步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行业间而不是行业内:FDI与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系,而行业内水平溢出效应和行业间后向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从FDI来源异质性层面分析,发现港澳台资本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西方资本产生的后向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系。本文探究了FDI垂直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FDI的出口溢出效应:机理分析与典型产业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陈文芝 《技术经济》2008,27(3):22-27
在系统梳理FDI出口溢出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该效应的三种具体形式,即出口信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示范效应,并将这三种效应模型化;将企业层面的模型扩展到行业层面,提出理论假说,并结合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内资企业而言,FDI出口溢出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都显著为正,且内资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影响这两个效应的发挥效果,而出口信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与理论假说显著相反,这可能跟中国高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艳萍 《技术经济》2010,29(2):54-5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的作用显著,且产业集聚的作用大于企业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绍炳  吴和成 《技术经济》2014,(4):85-93,130
首先分析了现有文献中在测算FDI产业关联指标时的假定(国内资本的直接消耗系数等于FDI的直接消耗系数)与我国现实的相符程度,然后利用相关统计资料推导出适当放宽该假定后测算FDI产业关联的方法,最后利用2003—2010年我国制造业行业的数据,检验了放宽该假定是否显著影响我国FDI产业关联指标的测算结果及FDI垂直溢出效应的研究结论。结果显示:放宽该假定对我国FDI产业关联指标的测算结果和FDI垂直溢出效应的研究结论均有显著影响。据此指出:在研究相关FDI产业关联问题时,适当放宽该假定能得到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林三强  苏梽芳 《技术经济》2011,30(5):6-9,32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以及2003—2007年我国29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2003—2007年我国制造行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计,并对FDI在不同制造行业内资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FDI产生的技术溢出促进了我国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由于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不同的制造行业中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 up policy in China, Jiangsu and Zhejiang, two provinces have go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atly contributed to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Jiangsu, Zhejiang together with Shanghai, have shaped China’s economic heartland—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Region. Undoubtedly, the private sector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emend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articularly for facilitat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tunately, this ki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 private sector was not only restric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ut also across the country as it has been gradually extended nationwide. This paper is to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as and particularly trace its fantastic effects on nationw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rket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5.
借鉴产业生态中的生态位相关理论,利用区位商分析法、SSM分析方法等从静态、动态以及生态位的重叠程度3个方面分析比较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生态位。静态方面上海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江苏和浙江生态位有相似性;动态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生态位竞争力都比较强,而上海又高于江苏和浙江,江苏好于浙江;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江苏和浙江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比较高,而江苏、浙江与上海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低。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创新能力累积效应和FDI时滞性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和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珠三角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长三角都市圈和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不是很显著;FDI对中国不同都市圈的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26个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群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环境变量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产出产生直接影响,以及在空间溢出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各城市创新活动存在明显正向关联;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直接促进作用,而对邻近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its decomposed indexes, i.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by employing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based o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pproach. Using panel data of domestic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5, we estimate the influence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kages on TFP and its decomposition indexes by controlling R&D and exports indexes of domestic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D and expor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FP and that FDI inflows lead to positive spillovers significantly in general mainly throug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sulting from backward linkages; however, forward linkages have no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while horizontal linkages promote TFP through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which has quite different influencing modes compared to that of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The grouping regress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s have different conductive mechanisms under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levels, industry concentrations and export dependency indexes. Translated and Revised from Shijie Jingji 世界经济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2008, (8): 20–31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外资的大量进入是必然趋势。文章利用2006-2009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FGLS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FDI确实带来了产出的增长,但是对技术溢出的效应不显著。本土的自主研发投入无论是对产出效应还是对技术溢出效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人力资本制约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但是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皖江城市带FDI并没有通过本土的研发资本投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时代经贸》2010,(20):168-169
本文比较了江浙沪台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两岸金融合作进程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和两岸金融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合作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