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改革过程中由农民首创的新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十分有效的形式。本文从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农民合作组织作用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观察分析,从依法规范;建立农村新的产业化模式;加大政府扶持;维护专业合作组织权利、尊重其内部契约观念和效率精神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见解和政策建议,认为只有从上述几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得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文末特别阐明了专业合作组织在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这种组织创新可能也昭示了我国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未来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为栋 《当代经济》2007,(14):134-136
兵团的使命和组织结构特征,造就了兵团农业的集约化双层经营模式,这与我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制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以兵团现行农地制度安排为切入点,探讨团场集约化经营组织内部"统"、"分"行为主体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机制及效应,并得出三条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3.
特殊体制造就了兵团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集约型双层经营范式,这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经营有着显著的差别.本文以兵团农业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范式为基础,探讨集约化经营组织内部"统"、"分"行为主体双方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效应,并得出三条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为栋 《当代经济》2007,(7X):134-136
兵团的使命和组织结构特征,造就了兵团农业的集约化双层经营模式,这与我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制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以兵团现行农地制度安排为切入点,探讨团场集约化经营组织内部“统”、“分”行为主体双方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机制及效应,并得出三条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5.
公司化与集约化:中国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迁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阶段.特别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这种体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出来:一是家庭分散经营更加剧了本已高度稀缺的土地资源承包的有限性,影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这不仅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不利于土地区域性种植、机械化耕作和集约经营,而且增大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劳动力及农业固定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上土地流转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限制了农业资本投入,因此不利于农业投资者开发,也不利于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性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受现行双层经营体制的束缚,致使农村资源非农化转移的边际增长率很低;同时超越有序发展阶段的传统工业化进程也强制性地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制度创新在于建立家庭经营和农户合作经营相融合的组织体系,实行"亲农化"的工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市场化经营的基本方式,也是解决我国"大国小农"农村经营体制落后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山东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例,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战略及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基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有机总体的总和,农业基础建设对建设现代农业的作用体现为促进实现现代农业主要目标。基于农业基础建设的视角,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措施主要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体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居于全国前列。从理论与实践分析研究兵团农场基本经营制度无疑对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农工家庭层面进行分析,结构如下: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作一概略叙述;其次作者建立农工家庭承包土地决策模型及行为分析;再次分析兵团农场现行基本经营制度的利弊,探讨兵团农地制度的创新思路;最后是简要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制度供给不配。受制于我国农村的资源禀赋、村社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农民自身的素质等因素,相对于农民的潜在需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供给严重不匹配。当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迫切需求,都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益分配制度是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关系的关键因素。从决策机制、股权结构、合作社文化等方面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发现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分配制度,应从完善合作社社员大会制度、规范合作社的股权结构、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以实现合作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双重属性,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目前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但合作社成员权救济制度的缺失,使得不能实质实现对合作社成员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国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权救济制度,保护农民合作社成员合法权益,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楠 《经济与管理》2009,23(4):60-6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型组织,也是金融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有效平台.针对当前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培育深层次、多样化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办农民合作组织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涉及领域广、运行机制活、增收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其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合作社的成员覆盖面不广、经营规模不大、管理不规范、专业化水平不高等许多问题,急需各级政府明确责任,引导和支持农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建立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让农村经济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掀起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热潮成功地缓解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农民仍然无法分享产业链条中的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文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寻找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竞争因素,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地区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状况、治理机制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普遍存在缺乏实质性的盈利项目、规模小、经营能力差、资金缺乏、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网站、建立"特派员"制度、建立合作社企业家培养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兵团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芳  李平 《技术经济》2009,28(3):87-95
本文以新疆兵团农户调查为基础,研究了在新疆兵团特殊的金融供给制度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农业支出、金融供给制度对农户正规借贷具有正向影响,而地区差异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种植规模、非农业经营支出、家庭资产状况、子女教育支出、借款用途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具有正向影响,而非农业经营收入、受教育年限、社会关系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高度组织化的规模主体,在中国农村科技推广、扶贫攻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分析中国农村科技扶贫现实意义和困难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加快构建合作社科技扶贫体制机制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从提高异质化贫困农户科技使用效率、推动政府科技扶贫工程实施、降低农业科技对接交易成本及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剖析合作社科技扶贫动力机制,并探讨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推进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propos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15.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studies on the role of farmer cooperatives i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uses China as a case study to analyze the measures and function mechanisms of farmer cooperatives in promoting the adoption and scaling of 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 by farmers. Farmer cooperatives in China influence farmers’ farming practices and benefits by not only serving farmers with variou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es but also supervising farmers’ production processes. Nevertheless, farmer cooperatives, both in general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face challenges in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 A few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相似文献   

20.
潘璐 《开放时代》2020,(2):193-205
农民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社理论是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恰亚诺夫以家庭农场研究为基础,关注如何在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大生产,提出了以合作社为载体的纵向一体化,构建了"小农场+合作社+支持型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和补充恰亚诺夫关于农民合作社的研究论述与主要观点,强调指出了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对当下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中国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