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5—200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7—2008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将核心CPI上涨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11%以上的实际GDP增长速度。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以在总体经济景气进入收缩阶段后延续其繁荣形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4—2005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因此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进行合宜的搭配组合。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四个阶段,并总结政策组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新时期的时代背景要求,分析了如何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双稳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1998—2000年3年时间,国家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发国债,连续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使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宏观经济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刺  相似文献   

6.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2008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了为了治理国内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使得目前中国也难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所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最佳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新特征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政策方向做出了展望。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应该注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加强供给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入世纪之交的2000年以来,我国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政府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见成效,需求稳步回升,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外贸形势喜人,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积极变化。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关系到今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用多种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0年—200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1-2002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均衡原则,并且其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应该是相互包容和内在一致的,短期的反周期需求管理在长期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实现。中国经济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长期组合应该是平衡财政预算、稳定货币供应与均衡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8-2009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中国经济景气进入到本次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在将核心CPI指数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略低于10%的实际GDP增长速度。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长期中性的需求管理原则指导下,建立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在2003—2004年间经济周期扩张初期,中国经济应该继续采取适度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步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的定位、依据、主客体关系及法理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化大生产、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市场经济失灵等。宏观调控主体是政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终极主体,地方政府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国需要制定专门规范宏观调控行为的法规,这种法规应当属于程序性法规。  相似文献   

14.
Just as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city economy,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s the economic aggregation lying in between the macroeconomy and microeconomy. Mesoeconomic managemen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nd has its own operation ru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economic and the mesoeconomic management is just like between the general department and the specialized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ment while reflecting on the subject of the managem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meso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 is a model of the reform in the specialized economic departments of Chines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的研究大多数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中仍存在较严重的结构失衡现象,结构调整进度比较缓慢。通过系统地分析对外贸易和消费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改善,内外部结构失衡现象同时开始缓解,具体表现为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趋稳和消费率的迅速回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还发现,结构改善的关键动力是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后期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升。这一趋势性变化是与中国宏观经济的二元经济特征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政府结构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制定模式进行了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理论上,本文完整地提出了地方政府实施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三元框架,涵盖了时间维度自我纵向调整、空间维度横向竞争以及层级维度对上反应。实证上,本文采用2001—2013年31个省区的实际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本地实际经济增长走势做出显著的正向反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做出显著的正向策略性反应,而对全国性的实际经济增长走势做出策略性的逆向反应。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呈现出多维度异质性,具体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区域差异、金融危机前后阶段差异以及党代会年份周期差异。总体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呈现激进性、波动性和互动性。本文的发现意味着,中央应当注重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业绩考核的激励相容,以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而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第3-4季度开始出现,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取决于以上七大周期的调整情况,其决定着本轮经济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我们必须对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世界经济的变异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问题进行高度关注,并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软中有新气象,在旧动力衰竭中有新动力,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