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孙志毅  陈儒 《改革与战略》2014,(11):112-115
文章基于1978—2012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年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为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互为双向因果关系,教育投入与新型城镇化为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正向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建宏  师萍 《改革与战略》2011,27(4):120-123
R&D投入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经济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文章利用1998—2007年西部各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GDP)的年度数据,研究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表明,R&D投入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互相促进效应的显现存在不同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芳  陈鹏  张在来 《山东经济》2009,25(4):34-39
文章依据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以来的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眦)等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长期效应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比较强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受教育者个人学杂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为负,其他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虽然有限,但其效应表现为正向作用。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在以后高等教育扩张的过程中,应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份额,稳定或降低受教育者个人承担份额,大力发展其他渠道的教育投入,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文章根据灰色关联理论,结合山西省2001-2011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分析科技投入各指标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科技投入强度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科技人员投入产生的影响次之。最后结合研究成果,给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三次大的革命由罗默、卢卡斯创造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引领,他们最主要观点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因.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比较低,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1953-2009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变量为基础,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科技投入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进了科技研究的更大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政府应增加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进步会带来经济增长,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投入。在安徽省与同期全国科技投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安徽省的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对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拨款线性回归,据此,文中最后提出一些安徽省科技投入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甘肃省1979—2008年的时序数据,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分析框架,考察了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度量了三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其弹性系数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GDP增长率的误差修正系数为负,向均衡收敛。教育投入的误差修正系数有正确的符号,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且二者贡献程度上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驱动经济增长模型,并进一步考察了R&D规模和R&D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R&D规模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基础研究支出占R&D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1998—200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R&D规模和R&D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R&D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而言,基础研究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R&D支出而言,高等学校R&D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提高我国R&D支出的使用效率,同时调整R&D支出结构,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等学校的R&D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分析了长沙科技投入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长沙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达到了0.86,说明长沙科技经费投入成效显著,但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只有0.52.表明长沙应重视科技人员的投入,不断扩充科技人员数量。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在高校内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企业内大力开展科研活动.调动企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将技术创新分成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比研究两类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及三大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差异。依据灰色系统原理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2005-2012年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产品开发经费,技术改造经费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技术改造经费对第二产业的产出效率最高,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次之,对第一产业的产出效率最低;同时发现技术改造经费对三大产业的产出效率均比新产品开发经费的产出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软投入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尤其是在非科技型软投入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制约的条件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测算了软投入制约下的GDP损失。“二五”期间,我国GDP损失最高,占实际GDP的19.78%。“八五”时期,GDP损失最低,仅为实际GDP的0.78%。“九五”时期,GDP损失占实际GDP比例上升至2.43%,而实际投入组合与最优投入组合之间的夹角也增加至12.51°,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李志勇 《科技和产业》2012,12(12):74-78
教育水平将直接反映在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竞争力的差异上。研究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能为区域的教育发展及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更为科学及有效的依据。论题基于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建立的思路,构建教育经济函数模型,以漳州市历年的相关数据,对漳州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定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论是:应把教育投入视为未来漳州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要素给予高度重视。并针对漳州目前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科技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和科技进步的主要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进步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本文具体分析陕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客观评价陕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刘青 《改革》2012,(2):53-56
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认为:政府对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不是线性关系,教育投入的收益预期具有长期性,应处理好教育投入与直接经济投入的关系;教育具有公益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注意教育公平;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对人文环境和城市形象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这对于促进经济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玲  严红 《特区经济》2007,221(6):194-195
本文以西部2000~2005年科技投入与GDP为基础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秀玉 《山东经济》2006,22(3):144-147
本文运用最新发展的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2年的山东省教育投入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我省教育投入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教育投入在我省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我省的教育投入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姜明惠  任燕燕 《山东经济》2006,22(6):125-127
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1979~2004年山东省的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的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且二者之间稳定地存在着某种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郑亚男 《北方经济》2010,(14):16-17
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和推动者。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教育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1996—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力求考察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证实东、中、西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对城乡教育公共投入差异的分析基础上,运用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采用面板数据常用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人力资本及其外溢效应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增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城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