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和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和最新动向进行了评述。全文依次考察了三个问题 :即贸易自由化的实施是否会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环境管制是否会削弱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贸易政策能否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全球环境的保护。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解读和梳理 ,我们发现 :尽管主流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 ,但如果考虑到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环境后果 ,那么贸易有益的观点就值得怀疑 ;环境管制对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得到经验研究的支持 ;最新的研究显示 ,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国家彼此之间又是贸易伙伴时 ,某些国家在环境合作中采取的“搭便车”行为将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增加了物品的产出,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某些物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南北方国家在该领域的分歧和冲突也日趋激烈。探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南北立场的对立,考证南北贸易利益的冲突,有助于我们理解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推进南北关系的协调合作,对中国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也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新疆财经》2009,(2):55-60
本文通过对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回顾,认为中亚国家在海关通关、贸易物流、商务环境等方面促进了贸易便利领域的发展,但总体上表现为贸易便利化进程缓慢,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差异大,贸易便利化各领域发展失衡,这严重制约了区域内的贸易增长。同时,通过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对中国的几点启示:一是在多边贸易组织框架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不断推动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二是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建设;三是加强本国,尤其是与中亚国家毗邻的新疆的贸易便利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与相关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合作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文章从国际环境及国内因素两个角度探讨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因,说明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问题在不同国家间的高度关联性,纯粹的国内环境问题的探讨显然不能满足变化了的环境现实。本文运用双层次博弈理论把环境合作的国际压力同国内因素揉合在一起,建立了环境合作的动态博弈模型。环境合作是国际国内双层次博弈的结果,达成的合作协议不仅要被谈判对手所接受,也要被国内各利益集团所接受。模型假设谈判者对对手的国内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通过“试错机制”的设计得出环境博弈的均衡解。最后在双层次博弈的框架下,对多边气候变化谈判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以有助于把握国际环境合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日本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国内、国际协调机制为出发点,分别探讨了日本的循环经济战略、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贸易体制,主办亚太环境会议和贸易与环境国际协调的构建主义目标、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等问题,及其对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合作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化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国际社会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国际环境合作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旱已被学界认可.但其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拟对国际环境合作的概念、基础、发展、障碍及出路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对国际环境合作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石峡  李小红  罗林敏 《特区经济》2007,226(11):107-108
近年来,中国与韩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都较为迅速,双边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2005年底,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企业开展贸易的环境更为公平、公正。研究中国与韩国贸易关系的意义显得突出。通过对两国GDP,各自对外贸易及双边贸易分析,可知两国贸易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贸区建设可以解决目前双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势在必行。应立足长远,在东北亚合作和"10+3"合作框架内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0.
促进APEC框架下的环境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要求国际合作,地区环境合作是解决地区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在APEC框架下开展环境合作的现状,今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一、前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学者对贸易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而经济不断的迅猛发展,带动污染现象的不断加重,使得贸易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随着国际环境恶化和国际环保浪潮的不断高涨,学术界也出现了研究该问题的热潮。最早对贸易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Grossman和Krueger两位学者。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在对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贸易的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污染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随后,二人开创性的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三部分:规模效应(scale effect),结构效应(composition effect)和技术效应(technique effect),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2.
田丰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128-146,160
在多边框架内有效解决贸易争端是中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动机之一。作者分析了中国"入世"10年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活动的具体情况,重点讨论了两个关键性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能否有效预防成员对协定的违反,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使用争端解决机制时是否存在针对中国的"好讼"倾向?作者认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经济交往的加深和对争端解决活动日益积极的参与,中国利用国际经济规则来遏制他国针对性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能力相应增强。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相对变化是出现针对中国"好讼"现象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家间经济地位的相对变化改变了相互间合作的收益,在多哈回合进展有限的情况下,其他成员希望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诉强制实施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出口额和贸易平衡状况等现有观测指标的缺陷进一步加强了其他成员对中国的关注,提高了其对中国申诉的可能性。此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政府对特定部门利益的偏重以及对争端解决机制的策略性使用都从不同途径提高了贸易伙伴对中国申诉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李巍 《特区经济》2011,(6):272-273
目前,我国应当结合自身的基本国情,认真研究和制定关税冲击下的贸易与环境效应机制,既要加强关税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有关立法工作,更要积极参与研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的国际通用规则,着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内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内制度与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研究成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国内制度被认为可以帮助解决国际合作面临的一般性问题:违约问题。国内制度可以通过授权、权力制衡以及透明度来提高国家政策承诺的可信性,同时也会改变国内行为体组织集体行动的成本与收益,从而均衡不同政策主张的政治力量。国内制度既是汇聚行为体政策偏好的框架,也是设定政策输出过程、影响政策本质的方法,因此合理地设计政策制定程序能够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疆在中亚经贸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当前,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强双边贸易发展的金融合作是应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动态变化和深化双边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新疆-中亚贸易发展的金融合作现状,分析了推进新疆-中亚贸易发展的金融合作存在的障碍与不足,提出了新疆-中亚贸易发展的金融合作路径和实现方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开放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是相比国际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本文从服务贸易总量及其增长、服务行业内部项目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中国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解我国服务业的全球地位,对于上海自贸区服务开放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国应该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契机,积极探索适应世界贸易新规则的制度框架,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驱动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竞争的焦点。知识产权在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内容,国际贸易协定中也有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因此,通过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处理好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关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是我国政府在新的贸易形势下,为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使用,加强与其他国家政府间对话与合作,促进与其他国家之间相互理解并达成一定共识,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空间拓展、重塑竞争优势、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制度框架制定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一个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的计量模型,作者分析了一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影响因素,认为环境脆弱性变量对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起的作用不是很显著,这表明这一变量目前还不是大多数国家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决定性因素。而减排成本是影响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减排成本越高,减排承诺和行动水平越低。虽然民主变量对各国减排承诺影响显著,但对实际减排行动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表明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言行不一"现象,也表明"民主-环境"这一假说并不适用于气候变化问题。另外,一国排放是否越过峰值对一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有决定性影响,而一国低碳发展水平和低碳贸易比较优势对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作者认为,目前影响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经济因素,减排成本对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相比之下,环境脆弱性、国内民主制度都是次要影响因素。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具备低碳经济和贸易比较优势,因此低碳比较优势还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贸易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技术创新、知识溢出范围、经济增长与产品竞争之间建立起理论联系,这是产品创新模型在贸易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扩展。在南北贸易框架下(北方创新-南方模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溢出的范围,知识国际溢出有效地剔除重复研究以降低创新成本,而知识国内溢出不利于产品创新和长期增长。南北贸易框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大国也有高技术部门从事技术创新的事实,本文通过刻画高技术部门创新与低技术部门模仿对两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和相对成本的影响发现,知识的国内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与产品竞争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理解和调整贸易竞争政策具有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环境壁垒也成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作为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环境壁垒,正成为各国保护投资与贸易的新手段,正在变成影响资本流向、产品竞争力以及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环境壁垒的依据和体系、环境壁垒和非歧视原则关系、环境壁垒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PPMs在环境壁垒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