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制度自信,是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选择和高度认同。制度自信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自信涵养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要更好地使得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就要在提升对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教育的同时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地壮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制度自信教育本身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百堂思政课听课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提高,教师师德表现与敬业精神得到学生充分肯定。从思政课之"供给侧"端看,制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思路不清晰,重点难点不够突出,解惑说理的效果不佳。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需力促思政课供给侧教学改革:不仅要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增强教师理论功底的储备,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信真学问题,还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态度;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材体系转化能力,解决回避难点、不善进行理论诠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针对当前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而提出的战略举措。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实践新课题,切实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从构建管理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统筹多方力量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信息技术时代,利用"云课堂"进行高校思政课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云课堂"下的思政课具有打破时空限制、受众范围广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同时,也显示出网络信号弱、不能保证学生真正学习效率和师生难以"共情"等问题。为增强高校学生"云课堂"下思政课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优化网络服务网址、创新教育模式和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深化思政课教育、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展现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突出优势。在实践中,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知能结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和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6.
高职思政课满足了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建立项目实训教学模式能够为高职思政课搭建一个理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互动平台,让思政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就将简述项目实训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7.
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建设史,其中不乏饱含着革命精神的党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现思政课新目标的需要。以高校思政课为载体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历史背景为抓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历史成就为重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要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学校视域下的思政课,必需但不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边缘化;学生视域下的思政课,枯燥但无奈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日渐形式化;教师视域下的思政课,重要但问题多,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日渐庸俗化。思政课的良性发展,需要获得学校、学生、教师的全面支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民办高职院校,学校视域下的思政课,必需但不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边缘化;学生视域下的思政课,枯燥但无奈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日渐形式化;教师视域下的思政课,重要但问题多,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日渐庸俗化。思政课的良性发展,需要获得学校、学生、教师的全面支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当前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教育理念有待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文章通过开发网络课堂、积极探索学校思政教育机制的创新、利用云计算搭建平台、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等举措,切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典型示范是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典型示范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对典型示范的实效性起着重大作用。但是,思政课教师运用典型示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时效性并不强,针对此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关心爱护学生,注重方式方法,形成典型示范合力,从而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将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个课堂、四个整合和五个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大学管理制度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呈割裂模式。专业知识教学往往止步于课堂,这必然导致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难以有效落实。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对于加强学生课后的学业学习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内的学生思政教育时,若能引入对学生的学科引导,则不失为解决当下矛盾的突破口。本文以园林专业为例,从入学教育、学风建设、班团活动、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探究高校辅导员将学科引导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有着隐性教育优势和功能,能够渗透思政育人元素、增强思政育人力量、拓宽思政育人覆盖面,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把思政课内容融入第二课堂,按照课程的方法和标准对学生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是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的短缺、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出台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师培养制度,促进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制定实践教学经费及激励机制,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进行思政课改革至关重要,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高校思政课大学生获得感,是满足大学生需求、实现思政课初心和使命、改革思政课教学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拥有思想深度之获、政治高度之得、教育温度之感。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转变视角,精准对焦大学生获得感;革新理念,为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提供强大动力;营造环境,为提升大学生获得感提供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思政课教学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