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在选择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突出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特色,培育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现状分析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西部的能源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西部实现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部的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西部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区为例进行分析指出,拥有“基础性资源”优势的西部地区之所以没有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根源在于没有像东部地区那样拥有“创造性资源”优势。要提升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加强政府干预,在重视利用“基础性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创造“创造性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西部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分析,能够解剖西部产业结构的布局在总体上的失衡状态,帮助地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合理发展。采用结构差异度指数法对西部地区产业同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差异度指数较小,内部结构高度一致",即西部内部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分工不明确,产业同构严重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从资源要素禀赋的相似性、政府利益驱动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和创新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加强政府间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孙华 《北方经贸》2002,(9):22-2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 ,外资的引入和运用无疑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基础设施、引资政策、投资环境和人才方面的弱势 ,西部地区的引资工作一直远远落后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如何发挥西部的比较优势加大引资的力度 ,对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西部地区在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西部和东部比较来看 ,西部在自然禀赋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西部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且在人才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可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却远远落后于东部。分析其中的原因 ,是纳入经济增长要素框架的制度因素在作怪。本文拟从西部的制度弊病分析入手 ,进而利用制度创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存在历史、理论和资源三大陷阱。分别由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与民众所求的差异和不经济的空间格局造成。若要跨越三大陷阱,这就要做到:投资项目由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决定取舍;政策要帮助穷人,不帮助穷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投资,压缩西部不经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商》2015,(30)
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人力资源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关键。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其开发水平和效果决定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影响着西部省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西部地区存在着人力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人力资源开发得不到重视等问题。本文首先概述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根据自身区位、背景、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的不同,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东部地区为提高水平,打造精品,中部地区为扩大规模,打造特品,西部地区为注重开发,打造极品。但是,不同的模式下,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只有发展好展好适合各地的相应模式同时利用三个地区的联系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多聚焦于东部,而对西部地区企业关注相对较少。基于目前我国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及西部经济带来的正向及负向的双向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东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东部经济发展迅速,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渐扩大。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所有制结构比较合理,私营经济比重较大、发展较快,推动了东部经济的腾飞;而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私营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发西部,振兴西部经济,除了要搞好西部地区国企改革外,还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西部私营经济的发展,把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作为西部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支点和增长点。 一、西部私营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叶 《财贸研究》2000,11(3):10-12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上人才、资金、技术的缺乏,其发展严重滞后,甚至有的地区仍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解决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就与西部开发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在此抛砖引玉。 一、战略布局与阶段目标 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让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发展的梯度战略。实践证明,虽然带动和支持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出来,但其优先发展的效应,已被充分证明是有效的。对西部大开发,由于这里地域辽阔,条件较差,发展极不平衡,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地理环境因素、区域经济制度基础建设力度因素,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的投入因素等,文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应挖掘区域的特有资源,政府应该合理制定经济政策做好经济规划,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加大招商引资,吸取外部资金资源等方面改善区域经济的平衡。中西部自然环境不如东部地区那么有优势,在交通建设、通信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相差甚远。西北少水多旱、风沙肆虐,西南土资源匮乏,水资源供养不足,导致农业经济无法大规模发展,与经济发展中心有相隔甚远。正是东西部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东部以轻工业为主,西部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东轻西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权与利益分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其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带动和中央与地方合理利益分配关系的确立。然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乃至财政优势转换受到体制因素的制约,西部资源富集区政府和居民并未充分享有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果,“繁荣”中的贫穷成为当地一大特征。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配置视角出发,剖析了西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矿业企业与居民之间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应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及财政分配制度改革,以期构建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益分割机制,促进西部资源富集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区域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上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政策设计开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总体上仍不尽如人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决定“十五”开始实施西冲淡大开发战略,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纲要》对消除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地区生产力布局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国地区经济结构趋同,中西部地区各地生产要素禀赋差距很大,西部省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倾斜原则,依托现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结合泛珠三角洲经济圈崛起的背景,分析了泛珠区域合作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可能性,指出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良好发展机遇,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和外溢的资金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生的增长方式,从而促成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对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并未发生,但从东部西移的产业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并没有严格按照"资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顺序进行。同时,本文基于对西部优势和限制因素分析,结合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对西部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婵娟 《商》2014,(24):217+212-217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化增长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经济难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基本维持:东部地区发展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迟缓的局势。 据统计局数据表明,在1978年至2004年间,东部地区的比重由1978年的51.4%上升至2004年的58.4%;中部地区由1978年的36.6%下降为2004年的32.0%;而西部地区则由12.0%降至9.6%。而在政府加大了对西部的扶植政策后,西部地区的所占的GDP比重有明显的上升,但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仍是有相当距离的。2010年东部地区占全国GDP比重约为57%,而西部地区仍然只占不到19%。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金融发展呈现差异性.经济决定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适应,金融发展也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金融发展的东西差异尤其显著,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不足.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金融创新现状,并提出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日益重视,及其西部地区自身的优势,其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从行业,产业角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