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即建设——经营——转移之意。国际通行的BOT于八十年代以来流行,其内涵是: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转让道路、交通、电力、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责任;该项目公司在双方协定的特许期限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负责偿还  相似文献   

2.
政府特许经营是政府以行政特许的程序将其控制的稀缺资源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特定民事权利主体生产、销售特定的产品,提供特定的服务,被特许的民事主体有权从经营这些特许项目的过程中获得利益。从性质上讲,是一种行政权的延伸,是一种能产生特殊经济效益的权力的授予,包括特种行业经营权、垄断经营权、许可证经营权、资源开采经营权及其他特许经营权。  相似文献   

3.
BOT融资方的融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的简称.具体表述为:通过契约方式,将政府部门或国有单位承担的某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公共工程开发项目)交由国外企业或国际财团融资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出资者在特许期内对其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负责偿还项目贷款并获取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特许期满,该项目则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部门或委托单位.BOT融资过程一般分为"确定项目-项目招标-合同谈判-融资建设-投入经营-无偿转让"六个阶段.我国广西来宾B电厂、长沙电厂、香港海底隧道等工程均通过BOT方式筹资修建.采用BOT方式融资是财务筹资的新途径,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工程开发所需资金缺口有效的办法,但BOT融资行为的整个过程中,会伴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给BOT融资方带来很大风险.  相似文献   

4.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典型的BOT定义是: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内,该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以此收回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成本,并获取合理利润,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以象征性价格移交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5.
张娜 《中外企业家》2012,(9X):20-21
<正>BOT项目融资是指投资企业与政府签订协议,取得特许经营权,组建项目公司,并筹集资金以完成项目建设;在政府授予的特许期内提供产品与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回报投资即偿还贷款并获取合理利润;最后在特许经营期满后,项  相似文献   

6.
一、BOT融资方式概述 1.BOT融资方式的定义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译意为"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BOT投融资模式的一般形式是:项目所在地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私人企业所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特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并通过项目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获取投资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所在地政府的方式,即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施工单位如何控制BOT项目财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项目——即“建设-经营-移交”项目,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项目公司进行项目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间内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收回成本和获得合理利润留成,并在特许期间满后,将其项目免费移交给政府的项目。毫无疑问,对于项目建设公司来说,BOT项目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对项目投资现金流回报产生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不可控制性)。  相似文献   

8.
无形资产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或自创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不具备物质实体的资产。它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专用技术、商誉、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认证等。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项目BOT模式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出让公路经营权。由投资者出资进行建设.然后在经营期限内由投资者依法进行经营,经营期满后无偿转让给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项目建设经营模式。在公路建设中采用BOT方式融资,对我国政府来讲尚属尝试,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制度安排也不够规范。  相似文献   

1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或自创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但不具有物质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专有技术和商誉等。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计价、摊销,到无形资产投资与转让,再到无形资产捐赠与受捐,都涉及计税问题,可见,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制度下对商誉性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商誉是企业过去努力的成果,为企业所拥有,能为企业带来超额预期利润,它并不具有实物形态,因此,从我国制度和准则关于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定义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商誉是资产,而且属于无形资产。商誉的性质应是企业的一项资产,一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但在新…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作为国有企业的公交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迫在眉睫。在公交企业改制过程中,公交线路使用权是否应列入无形资产并进行评估?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无形资产具有如下外在特征:一是不具有实物形态,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特征之一。二是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能在超过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三是无形资…  相似文献   

13.
BOT是建设一运营一移交的缩写.一般政府就某个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没有建设资金或不愿投入资金的情况下.特许其他投资商融资建设该公用基础设施.并在建成后由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运营,回收投资、获得利润,特许期届满后.投资者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4.
一、无形资产的涵义 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但能在一定期限内为企业提供某种特殊权利,进而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经济利益的资产。  相似文献   

15.
一、公路建设BOT融资方式的含义 BO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模式,其英文名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为BOT,其含义是"建设-运营-移交",政府通过出让建设项目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收益权,来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而项目的投资者在规定的经营期限结束后,将该项目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地移交给当地政府.1据此公路建设采取BOT融资方式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项目投资者(包括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公路建设项目,并准许其通过收费或沿线服务设施的经营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相似文献   

16.
一、BOT收益权分割转让及其在高校学生公寓中的运用BOT收益权是投资者在项目特许期内拥有的运营该项目并获得收益的权利。BOT收益权分割转让是在BOT项目的投资方完成项目建设进入运营时,将在运营期内整个项目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林满山 《特区财会》2001,(12):27-28
BOT是Building Operation 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在国际上它通常适用于规模较大、资金密集的基础型建设投资项目,其含义是建设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咨询、借贷和施工实行一揽子总承包,由投资方(外方)负责,并在项目竣工后的特许权限内进行经营,用固定资产经营所得回收投资,偿还债务、赚取利润,在特许期满以后,将固定资产、土地等产权和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合作方(中方)继续经营。我国第一例BOT项目是由深圳经济特区电力开发公司(深圳能源集团的前身)与香港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沙角B电厂。它是在广东电力严重缺短的情况下兴建投产的,它的投运大大缓解了深圳乃至全省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并为我国基建项目采用“BOT”方式吸引外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BOT高速公路投资项目中,利益方包括特许权的出让者(政府)和特许权的获得者(项目公司)。高速公路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投资项目的所有权属与政府,拥有高速公路BOT的特许权的项目公司在初始阶段投入巨额的资金修建高速公路,最终是依靠在相当长的一个经营期内的收益来补偿建设投资、各年运营费用、公路维护费用,并要求获得一定的利润回报。特许权期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项目公司的投资回报的高低。当BOT项目采用不同的特许权限定的模式时,特许权长度会发生特定的影响,该影响直接关系到BOT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9.
BOT(建设-运营-移交)项目是为了缓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与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资模式。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者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投资者承担该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权力。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投资者通过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同时,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届满后,投资者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20.
一、高校BOT筹资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BOT经营模式的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是指重要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政府计划或社会要求,由私人财团和私人公司筹集资金负责修建并经营和维护,在约定的期限内收回投资和取得回报,然后转让给社会或政府。这种筹资模式在国际上已形成一种解决社会公益设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