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电视专题片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是影象、解说词及其它辅助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影象是电视专题片的躯体,解说词则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要想写好专题片解说词,深入挖掘、真情实感、文学素养是重要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建玲 《发展》2008,(7):79-79
电视新闻的文字稿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阐述,它与电视画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作用。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具体到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各有不同的要求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结合深圳大学电视专题片<校园军歌>的创作实践,具体就电视专题片的题材选择与挖掘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文章认为,对于电视专题片的题材选择,一是要具有时代性;二是要把握好创作素材.而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挖掘,一是要俯视生活;二是要进行本质挖掘.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真实性是其本质属性。因此,称电视专题片为电视纪录片,是恰当的,合乎电视纪录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勇 《理论观察》2009,(6):160-161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集成新闻,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这是一个完整连贯的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神经中枢的关键作用,决定着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效果。电视新闻编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将有效的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增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那么,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王慧亮 《中国经贸》2014,(4):205-205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党的喉舌部门,如何把电视专题创作工作搞好,是检验一个电视台办台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之一。本文从专题片的脚本撰写、拍摄画面、后期制作三个主要环节入手,深入地探讨专题片的创作经验与做法,与电视同行与业内人士共享。  相似文献   

7.
陈皓 《魅力中国》2013,(19):296-296
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和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具有特定主题或内容取向。本文结合电视专题片《南京味道》的制作.简析专题片创作过程中遏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盖鹏  马莹 《发展》2012,(11):112-112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记者出镜、人物讲话、采访对象的谈话、环境背景的音响,它是电视新闻的声音形象元素。它与电视新闻的视觉形象,如电视画面、特技画面等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信息的功能,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代军 《魅力中国》2014,(12):296-296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采访作为电视新闻的基础,决定着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离不开“文字、声音、画面”三点因素的相得益彰,所以电视新闻报道更具事实张力和社会影响力。电视新闻要“厚重”于其他媒体新闻,这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也更高。笔者结合十年来电视新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语言是写作的艺术,电视语言配合画面和其它电视元素形成的电视新闻受众的感官。电视新闻必然要以一定的新闻观念、新闻理论为指导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语言的写作应当具不同于与广播、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理论观察》2010,(2):172-172
电视是视觉艺术。运用好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使电视新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打造电视品牌、名牌的重要环节。因此,电视新闻片在注意时效性的同时,应强调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机深入千家万户,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欣赏要求和爱好也起了新的变化。有的观众开始重视收看电视专题节目。他们想从电视专题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必要的知识。简而言之,电视观众不再单纯地从新闻节目中去知天下事,从文艺节目、电视剧中去欣赏古今文化,欢度时光,而是想从电视专题片中得到他们想获得的有用知识和精神上的满足。电视观众的这种要求,正是促进电视专题片蓬勃发展的原动力。纵观这几年在屏幕上播出的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真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是上乘精品,使人久…  相似文献   

13.
浅谈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现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对电视画面、同期声和报道方式的合理选择和巧妙结合,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和接近性,更易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4.
电视专题片画面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它要告诉观众的事物观众一目了然,用不着再去解说,但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画面就没有解说,解说对画面有着一种必然的依附性,但它又不是画面的附属品。电视专题片画面所表达的语言是最基本的语言,解说词与这种画面语言相融合,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屏幕语言形态。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要补充说明画面未曾表现的或难以表现的内容。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在“源远流长”这一回中,画面展现出一条流动的长河,解说词是这样与其配合的: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偏饭…  相似文献   

15.
单苓 《发展》2012,(8):101-101
基层是电视专题节目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党中央要求电视节目工作者结合基层发展变化,联系群众切身感受,充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现基层群众的节日生活,推动电视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电视专题节目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于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众说不一。但可以肯定,专题片不是纯新闻,  相似文献   

16.
牛晨斐 《魅力中国》2009,(31):241-242
电视新闻以电视媒介为依托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吸引并影响着广大受众,且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本文在新闻伦理研究上从人性本质以及媒介的角度来发现与思考电视问题。以媒介为切入点从伦理的视角,对电视新闻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电视新闻过渡娱乐化;第二,图像化、信息过剩带来知识危机;第三,商业主义与新闻伦理的冲突。从而提出电视媒介所带来的图像化、即时性,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夹叙夹议是电视新闻述评节目采写和制作使用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方法。它在电视新闻述评节目中可以调动画面、同期声、解说词等各种电视符号,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地表现节目的主题和内容,体现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而掌握这种方法是成功采写和制作电视新闻述评节目的基本功之一,只有正确的运用好夹叙夹议这种表现方法,遵循电视新闻述评的规律,才能实现节目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数据、自媒体、5G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电视新闻记者要时刻具有创新意识和策划意识,准确了解人们对信息的好恶程度与感知程度,从而以人们的喜好为基础对电视新闻进行策划,使电视新闻形式多样化、内容深刻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记者是电视新闻传播内容的重要把关人,是电视新闻策划的主体力量。通过对现阶段电视新闻记者策划意识的重要性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并根据电视新闻记者策划意识的具体表现,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划意识、创新策略,从而为适应和促进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静 《魅力中国》2011,(7):253-253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屏幕图象和解说词相结合的形式传播新闻,是视听合一的新闻式样,直观性和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作为当今新闻传媒的佼佼者,它虽然是以图像为主,但文字语言所起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首先是电视新闻标题,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标题不重视,认为受从看电视主要是看画面、听声音,有没有标题无所谓。但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更大。好标题的出现可以刺激、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座和谐发展的文明城,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爱心城。在这个天蓝地绿水清清的美好家园里,每一个残疾人都和健全人一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拥有着晴朗的生活。健全人都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爱着身边的残疾人。"这是我三年前为大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电视专题片撰写的解说词的开场白。那个专题片的名字叫《阳光洒满爱心城》。这是我的一个阳光梦想,这个梦想正在大连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