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1995年Heritage基金会/华尔街日报指数问世以来,香港连续蝉联每年冠军。在此期间,香港历经1997年主权变化,回归中国后,却仍能保持领先纪录。这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善用香港优势,开拓海外市场”投资推广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表示,香港的优势在于可以作为内地企业寻求海外市场的平台,希望包括吉林在内的内地企业能利用此平台“走出去”。 这次研讨会展示了香港在营商环境及现代服务业上的优势。贾沛年介绍,香港的营商环境优越,资金信息自由流通,市场开放自由有序,集合世界各地的人才,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和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3.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己有一段长时间,银行业身为金融的一份子实在功不可没。这篇文章会讲及香港政府为保持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宏观政策目标、香港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因素、面对甚么环境转变及如何突破传统,与时并进。  相似文献   

4.
香港新鸿基地产、万力半导体香港有限公司、好盈投资有限公司3家大中型商业企业签约加盟香港商界环保协会。香港现已有22家大中型企业成为商界环保协会的会员,以支持香港环境保护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加盟商界环保协会,有助于公司与环保界活跃人士保持密切联系,也可从中相互学习卓越的环境管理方式,从而能更有效地对环保作出贡献,让香港成为经济先进,环境又优美的国际都市。近年来,商界环保协会不断集结力量,汇聚以环保及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机构,共同推动及实践可持续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香港商界联手加入环保联盟  相似文献   

5.
香港经济发展的历程、主因及未来赵炳章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此,香港又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雪洗百年之耻、宏扬民族之威的大事,国人高兴,世界关注。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胜利,表明当代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为了记住...  相似文献   

6.
刘锐绍 《新经济》2004,(2):14-14
港府和很多香港人都感到,气氛好了,实利还会远吗?有广阔无垠的祖国作靠山,香港死不了,香港又绝处逢生了,来一瓶香槟庆祝吧。这的确是一些香港人长期形成的短视和侥幸心态。  相似文献   

7.
张小蕾 《新经济》1995,(4):55-57
香港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又极为匮乏,从工业生产资料到民用生活资料几乎都需进口解决。香港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这种极端依赖性,使得对外贸易成为带动香港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命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香港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实施管制措拖的发展过程,联系当代西方经济管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析香港现行经济管制面对的挑战,充分肯定了过去20年香港对公用事业行业实施管制措施的效果,包括推动了香港发展世界级的运输系统,并在经济管制与经济自由方面取得了较好平衡,文章亦指出了现行经济管制存在的问题,还联系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电力行业的续约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浩 《经济》2010,(10)
长期以来,深圳与香港之间在合作上多少有一些别扭,甚至有一些竞争心态,但急速发展的形势使得这一次的深港合作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过去,无论是经济、金融或其他领域的合作,总给人"深圳热、香港冷"的印象,对比深圳30年来的巨大变化,香港明显错过了一班又一班搭乘深圳高速发展便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张天宇 《经济师》1996,(1):25-26
1997年前后香港面临的金融挑战和对策分析张天宇花旗银行迁址风波未平,日前又有数家外资银行将其驻亚太地区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一时源自国内外的多种挑战正动摇着香港的金融信心,对香港未来前途的老虎再次摆到人们面前:1997年后的香港还能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1.
香港去年起推出三项楼市调控措施,但仍未获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通过。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担心,相关议案迟迟未获批,可能导致香港楼市再度炽热。 香港政府于去年10月推出“买家印花税”及加强“特别印花税”,又于今年2月再推出“双倍印花税”,连番推出调控楼市措施,以控制急速升温的楼市。  相似文献   

12.
动态篇     
《经贸实践》2005,(1):6-7
香港浙江周签定多项商贸投资项目 本刊特派记者金连升香港专电:1月17日开幕的2005香港浙江周,有多个合作项目签约。这是CEPA实施以来,继莲卡佛落户杭州后,我省商贸服务业领域签定的又一批大额合作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两制一体”:香港深圳自由港区的模式──1997年后深圳经济定位的研究刘李胜自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正在进入新兴的综合型、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之列。目前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林江 《新经济》1995,(8):34-39
金融一般是指货币、货币流通、信用以及与之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在香港,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而金融市场则是金融业中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组成部份。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与工业、贸易等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首先是各行业的发展和需要带动金融业的发展,而金融业的发展又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动向     
《商周刊》2013,(3):13-13
国美退出香港零售业 近日,国美电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将逐步退出香港零售市场,转向大宗贸易发展。进驻香港十一年的香港国美终敌不过租金飙升及零售业剧烈竞争,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估计,除租金因素,香港不适合大卖场经营模式,也是国美品牌退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香港贸发局与哈尔滨合作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合作兴办的“香港精品廊”,于9月8日正式开张营业。这是香港和和哈尔滨天又方第二次合作举办的百货店内香港精品展销活动,也是贸发局在今年6月参加哈尔滨第五届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  相似文献   

17.
面临新一轮转型的历史性转折香港回归后,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契机,开始了经济结构的新一轮转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香港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和金融波动的冲击。进入21世纪初期,香港发展将面临几个方面的巨大挑战:第一,从国际国内分工关系来看,新加坡、台湾等周边经济体都与香港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态势,内地经济的崛起以及上海等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日益增大,将在对外贸易、航运物流、国际金融和商业等香港传统优势领域与香港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第二,从产业发展来看,香港原有的劳动密…  相似文献   

18.
石安  张术琳 《经济论坛》1997,(13):43-43
一、认清形势,探求必然,把握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的总趋势香港回归祖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从经济上看,回归以前的十几年间,内地与香港已逐步形成了经济融合的局面。香港回归,既推动香港经济在更大程度上融于内地经济,又推动内地经济走向国际。这个大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审视。视点之一:从港企内迁到产业升级、腹地扩展、产品高质化。港企大规模内迁是香港经济融于内地的主要特征之一。十几年间,香港在内地开办企业4万多个,雇用工人400多万。港企内迁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转型,使企业突破地域局限,生产能量急剧…  相似文献   

19.
郭品  诸昆雄 《新经济》1995,(7):16-21
400多年前西方新航道开辟以后,世界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今天,又逐渐东移至太平洋。汉城、香港、新加坡、台北、曼谷等一批新兴城市正呈现出上升趋势,作为东西方文化荟粹之地——香港,地位犹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香港成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中介地.是由香港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决定的.首先,由于香港既与内地山水相连又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地理、文化及语言等方面和海峡两岸的差距,远比新加坡、日本.韩国等的差距要小得多.这种地缘和人缘上的紧密关系,使香港在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