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经济解读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简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原则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或闭环流动的经济形式,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并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其宗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所以,循环经济可以理解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提出来的一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南票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能反映特定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个经济范畴。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原因,指出只有通过树立科学发展现,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科技进步等途径,才能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会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使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内在运行机理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和方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整个生产、经济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会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会计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基本要点是以生态思维作为经济活动过程的总体设计,使得经济活动向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和控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从而实现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其重要意义在于:(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2)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3)循环经济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的要求;(4)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过程。该过程在企业  相似文献   

7.
吕颖 《企业活力》2009,(6):75-77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途径。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已经成功地建设成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华春 《企业世界》2006,(8):47-47
一是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并重,始终明确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从1999年开始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并将其纳入天津市环保“十五”计划,提出了“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并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环境管理的转变。”自2002年起,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推广循环经济,在区县经济发展中强化循环经济,在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由传统型的废物综合利用为主,提升到再循环、再制造为主的阶段,为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大幅度减少,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要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企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体,它对于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整个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环节。循环经济是由清洁生产发展而来,在企业清洁生产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10.
肖全章 《物流技术》2014,(12):62-66
我国经济正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这些目标的达到离不开资源的循环利用,即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的再生产利用、废旧物质回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看,我国到2020年GDP要实现“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只有破解制约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的“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循环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制订政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超常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增长目的、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充分满足人类物质财富需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它是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方式,是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其中,蕴涵着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环境哲学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当前很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循环经济是继传统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之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倡导的物质与能量闭路循环流动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自出现以来便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生产、消费、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看,我国到2020年GDP要实现“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只有破解制约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的“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循环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制订政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超常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慧 《活力》2007,(1):42-4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循环经济是按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循环利用产生经济运营系统,在整个经济运营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只产生少量的废弃物,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经济中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国家已把循环经济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战略性举措。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区域经济、城乡建没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现结合乌鲁木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中的财务管理实践做些分析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