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3日宣布,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以表彰他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地理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以新贸易理论与新地理经济学的发展与融合为线索,介绍和评价了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和新地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克鲁格曼凭借其对金融危机的独到敏锐性所提出的许多深邃见解,并且简略介绍了他的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理论,最后对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后发优势及东亚追赶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亚增长源泉的"克鲁格曼命题"的争论似乎早已平息,但对于大多数面临经济追赶使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生在东亚的"奇迹"和"危机"所包含的经济和教训仍具有深远的含义。本文结合"克鲁氏命题",从后发优势视角重新审视东亚经济赶超模式,剖析东亚奇迹和危机的根源,探求更为合理的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报道》2009,(6):63-63
全球经济衰退和美国经济市场危机,是投资绿色能源的绝佳机会,可以利用绿色技术重新使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演化机制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指出这次危机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持续了60多年的一轮超级经济繁荣周期的深刻回归和清算。并进一步探讨了此次危机对深化、完善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盟带来了历史上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和影响范围最广的经济衰退,欧盟27个成员中,除波兰外,其他26国均遭受危机重创,经济出现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辽宁省外贸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尽管近期世界经济有回暖迹象,但全球需求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后危机时代,辽宁外贸如想保持增长态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制定和实施新的外贸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调整对辽宁外贸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77个国家发生的89次银行危机为样本,分别以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和通胀成本作为银行危机经济代价的度量标准,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对银行危机经济代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前的经常账户表现越差、房地产价格下降幅度越大,则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越严重。危机前的股票价格指数上涨越快,银行危机的通胀成本则越高。危机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显著的降低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危机中贬值策略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银行危机的通胀成本,危机中货币供应的增长则会显著提高危机后的通胀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如何传导美国经济衰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际贸易仍然是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重要渠道 时下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讨论中,贸易渠道虽然总是被提起,但是国际贸易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作用却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甚至有人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这一角度认为世界经济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开始与美国经济"脱钩".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要化『危』为『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如何看待当前的"危"与"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经济结构失衡和各种深层矛盾的总爆发.经过这场全球经济动荡,市场结构、竞争结构都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各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也会重新"洗牌".这种洗牌对中国企业充满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回落至7.5%。国家政绩观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力保国民经济"软着陆"的决心,已然清晰地呈现在数字之中。全球信贷危机的教训让人们重新审视实体产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虚拟经济的泛滥势必对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实体产业产生消极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至今难以摆脱经济衰退的产业根源,便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的后果。产业兴国始终是保证我国经济成功转型的中流砥柱和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冰岛金融危机历经三个阶段,沿外债膨胀、汇率暴跌、股指跳水、利率攀高、实体经济衰退这五步逐次演进。经济金融化、金融国际化和银行证券化是其宏观经济步入危机时的结构特征。从形成冰岛危机的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范围扩展,形成环环相扣的"马尔可夫链",目前有明显的三波,冰岛的危机是第二波和第三波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从制约冰岛经济演进的宏观机制看,二战后冰岛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中的"搭便车"(freerider)者,在获取并消费美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产生"追随强者"(bandwagoneffect)的行为模式,形成对美国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路径依赖",从而最终步入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2.
C. J. Oort 《De Economist》1990,138(4):451-463
Summary Does today's banking scene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possible sources of vulner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system: a major bank failure causing a general banking crisis via the extensive interbank linkages; the systemic risks allegedly inherent in certain new (as well as traditional) financial products; and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vents such as debt crises, violent swings in exchange or interest rates, deregulation and recession. The author's conclusion is twofold: systemic risks clearly exist, but the probability of a major banking crisis tends to be greatly exaggerated. Banks not only survived the various crises of the seventies and eighties; they also learned in the process. Capital and reserves have been strengthened, provisions for country risk and for general contingencies have increased, supervision has been tightened and it is exercised on a comprehensive as well as a world-wide consolidated basis (i.e. including all contingent and off-balance liabilities, and all offshore activities). Assuming reasonably intelligent policies on the part of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and adequate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a general banking crisis can be avoided. Official rescue operations do, however, raise difficult questions of an eth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ature.  相似文献   

13.
近期越南金融危机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越南已经发生金融危机。越南金融危机事出有因,是其经济虚高增长的"矫枉过正",它对周边国家经济影响有限,但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只要发展基础没有改变,越南今后的经济前景仍可看好。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经济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文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冲击与影响,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带来的衰退比美国更甚。论文从欧洲经济长期存在的矛盾在危机中集中爆发以及欧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缺乏远见卓识两大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论文还对欧盟经济的复苏前景及未来经济增长的出路作了分析预测,认为如果欧盟不能在创新以及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上作出努力和调整,欧盟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李靖 《改革与战略》2011,27(1):127-129,167
纺织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在满足国内需求、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但给我国纺织产业增加了压力,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与拓展发展空间的契机。因此,文章提出在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市场导向下,我国纺织产业应通过产业转移,调整区域布局,推动跨区域纺织产业链的形成与产业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6.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财政赤字危机日渐严重,虽然2006年稍事好转,却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再次深陷财政危机的泥沼。2011年,日本政府为东海岸地震而额外增加的财政支出又使日本雪上加霜。日本陷入财政危机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景气、人口老龄化、制度因素、欧美反衬因素、公共投资乘数下降以及维持庞大公共支出规模等6个方面。文末预测日本在今后的几年中,仍无法阻止国债余额的增长,赤字财政危机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的具体分析并利用潜在变量——危机强度,研究刺激政策对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效果,结果得出,中日两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均有所成效,危机强度的走势日本比中国更理想,中国的危机强度比较随机。中日两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改善了GDP、就业、通货膨胀、贸易差额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日本产生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晓诚 《特区经济》2010,(6):277-278
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我国来说,虽然金融机构直接受到的冲击不大,但由金融危机引起美、欧等国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出现货款被拖欠、外需下降、订单减少、贸易摩擦加剧等现象。正是这一背景下,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出路进行分析,以其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中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剑波 《特区经济》2009,(5):259-260
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仍然没见底,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对全球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全球版图和治理模式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成因、国际金融市场的可能变化、全球政治经济权力的分配和运行的深刻调整,综合研判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