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太子河流域1986—2015年径流、蒸发和降雨数据资料,对径流和降雨变化趋势、蒸发能力利用距平序列变化情况和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对径流序列的突变程度和年份采用Hurst系数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分析;通过将研究期间划分为变化期和基准期利用弹性系数法对气候变量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径流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并概述了其原因。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太子河流域径流和降雨量表现出递减趋势,而蒸散发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太子河流域径流突变程度为中度变异并发生在1992年;太子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率分别为32%和68%,由此表明引起该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2.
为得出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文章基于SWAT模型,并假设降水量的变化标准为±5%、±10%、±15%和不变的情况,温度的变化标准为±1℃、±2℃和不变的情况,模拟不同变化条件下水文径流过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降水量和温度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呈反相关关系,即当气温降低、降雨增加时,径流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径流量随降水量减小而变化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流域年径流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变化的上升幅度,同时,径流变化在双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udyko-Fu模型、水文模拟和气候弹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预比处理期滦河流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径流量均减小,根据SWAT和SIMHYD模型,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径流下降都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比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天然状态下辽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运用SWAT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蓝水绿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估和研究。结果显示:辽河流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绿水,并且绿水资源量以绿水流为主;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辽河流域蓝水绿水体系的形成,在时间变化上流域内绿水资源、绿水流、蓝水资源在近年来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或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降雨格局是影响蓝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而绿水资源不仅与人类活动以及下垫面自然属性等因素相关,而且受气候条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不同类型透水铺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降雨-径流效应影响,结合小区观测试验和模型计算的方式,定量分析6种不同类型透水铺砖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量条件下(5、10、20、25a一遇),各透水铺砖总体透水性能为生态砂基透水砖彩石环氧通体透水砖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砖彩石复合混凝土透水砖普通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除混凝土透水铺砖外,各透水铺砖对区域现状产流区径流量的削减率在28%~57%之间。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SD-EF模型对浑太河流域的水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05年开始,浑太河流域的生态承载力逐步减小,年均值递减幅度为0.1245hm~2,城镇用地生态足迹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用地方式的变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程度较小。随着流域生态保护措施力度的加大,未来流域的生态承载能力有所增加,水消耗和水污染依然是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两个主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基于灌溉损失量对辽浑太河农灌期水平衡测试进行分析。经测试表明: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农灌期灌溉总损失占比分别为18%、29%、19%、34%,其中各河段灌溉损失占比分别为15.6%、16.0%、18.5%、50.0%,各河段蒸发、渗漏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低于40%。研究成果对于农灌期辽浑太三河水量科学调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显著突变检验方法对大凌河下游近55年的水沙演变进行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61—2016年大凌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呈现显著下降趋势,M-K统计值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80年代大凌河下游的水沙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大凌河下游水沙相关系数在0.6253~0.797之间,属于高度相关;大凌河下游径流突变年份出现在1985年,而输沙量的突变年份出现在1994年;人类活动对汛期水沙累积关系影响较为明显,非汛期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大洋河沙里寨站1956—2019年泥沙径流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小波分析、M-K检验和T检验法,揭示沙里寨站径流泥沙的驱动因素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沙里寨站的输沙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径流量的下降趋势不显著,其中2006年和2009年为输沙量、径流量突变时间点;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的小波分析显示,变化主周期为20~24年;年径流量可以分为3个多水周期、3个少水周期,而输沙量可以划分为2个少沙期、2个多沙期;水土保持工程、人为采砂、水库拦沙等人类活动是输沙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方法对辽宁东部某区域水库建库前后的水文特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库前后区域月流量偏差率在-58.9%~0.7%之间,建库后非汛期变化偏差率大于主汛期;建库前后区域径流年极值变化较大,相比于建库前,其径流年极值变化在-3.08%~25.07%之间,建库前后水文极值变化偏差率较小;区域水库最大、最小1日流量出现时间建库前后的偏差率在-8.37~1.59%之间,建库前后对区域最小1日流量出现时间影响大于最大1日流量出现时间;相比建库前,区域涨落水率明显上升,涨水速率较建坝前增加了112%。落水率增加29%。研究成果对定量分析水库建设前后的区域水文特征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于桥水库流域长系列降雨和径流资料,对流域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流域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间变化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呈衰减趋势,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径流量衰减更为严重。从流域降雨量、用水量、下垫面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径流量减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5~10年期间使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指示精神,为了认识塔里木河干流径流规律的特点,为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采用模比系数Kp值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坎德尔(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别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站(1958~2010)年径流的丰枯变化、周期性、趋势性展开分析。经计算分析,干流丰枯交替出现且所占比例相对均衡;周期存在17年的时间成分,径流呈不显著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太子河南甸水文站建站以来近60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对其水沙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水文学方法对其变化成因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甸水文站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明显递减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10年水沙递减率均值分别为-9.5%和-11.5%.各年代际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均超过50%,为其水沙锐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结合辽阳市双河小流域径流小区监测数据和降雨资料,利用5项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分别对不同降雨参数与产沙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并且降雨情况整体类似于正态分布,夏秋两季为降雨分布密集区,具有明显的干湿交替特征,可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太子河干流辽阳水文站泥沙及径流数据,利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Pettitt法、M-K检验法分析年数据周期、突变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驱动水沙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多年来辽阳水文站来沙量、来水量呈减少趋势,水沙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水沙变化幅度变得缓和,而具有的2年波动周期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人类直接取水拦沙活动以及上游退耕还林是水沙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辽宁省3个不同尺度的典型流域为例,利用RCCC-WBM水量平衡模型进行月径流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特点及年内分配特征能够采用RCCC-WBM模型较好地反映和表征,Nash效率系数在流域月径流模拟中均大于60%,模型水量模拟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在辽宁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适用性,可为提高辽宁省水资源科学评价和环境变化影响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约为-7.5%,预计1~2月累计增速仅为5%~6%。往年的1月由于临近春节,工业生产活动不活跃,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均会下降,但出现负增长是近年来少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特征水位下过水断面积、最低点水位、特征水位下过水流量作为河道形态变化指标,文章建立河道形态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定量评估方法,以浑太河干流典型断面为例,对近30年河道形态综合演变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适合于断面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流形态评估,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浑太河干流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北口前和邢家窝棚水文站站近60年的降水、径流数据对浑河中上游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周期性演变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游年径流量均值为上游径流量均值的4倍,中上游年径流变化趋势较低;中游邢家窝棚站冬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4mm/a,其他各季节变化显著性较低;中游在冬季受降水增加影响,径流增加趋势显著,平均+5.5×10~5m~3,其他各季节变化显著性较低;中上游年降水整体呈现10~20的变化周期,而年径流量变化周期则为5~10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变差系数、极值比、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率及累积距平曲线等方法对茧场水文站1971—2017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茧场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具有较显著的丰枯交替特征,枯水年出现频次略多于丰水年,平水年出现频次较少,不到1/10;径流年内分配不均,80%以上的径流量分布在汛期,径流年内分配过程线呈单峰型,陡涨陡落;月径流相对变幅较大,在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