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代表,金融产业集聚逐渐演变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基于2004-2014年的数据在对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位熵指数实证检验了上海市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集聚度的作用效果。由回归结果最终确定规模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要素、FDI和人力资源四类影响力因素,其中,规模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要素和FDI显著正相关作用于金融产业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金融产业是经济核心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了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金融中心为代表的三大国际金融集聚区.我国的集聚活动趋势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日益显现,如北京、上海等基础设施较好、周边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大都市已经发展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金融产业集聚的现象,同时采用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其进行研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金融产业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金融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高,南昌金融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低,最后针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集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然而,现有的集群理论中关于金融企业集聚的分析较少。文章在借鉴已有的企业集聚研究基础上,以杭州庆春路"金融街"为例,认为金融集聚是由外部经济和区位优势而引起的自发行为。政府只有长期致力于完善金融市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金融企业的集聚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位熵方法从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三个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5年的省际金融集聚水平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与保险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而债券交易、基金交易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最后结合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及集聚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水平,从而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产业金融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发展产业金融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辽宁省产业金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快辽宁产业金融的思路和对策,对创建东北产业金融集聚区和产业金融中心,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8.
吴敏  曹家和  张乐 《特区经济》2012,(4):272-274
本文使用"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自然资源、需求要素、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间竞争以及经济政策等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我国沿海地区具有金融产业集聚的地理优势,同时发现,当地的需求和政策也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②我国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开放度较高,要素的影响作用明显,这有利于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正反馈作用和收益递增作用的增强,有利于产业集聚的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而在市场开放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各要素孤立存在,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优势网络,其金融产业也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9.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重点。利用福建省1980——2017年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为推动福建省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蓝图,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金融作为"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的三大5万亿级产业之一,如何优化金融服务,发挥金融业对服务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强产业提升金融规模能级。积极培育集聚金融总部,做大做强已有法人机构,招引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机构,多元化集聚新兴类金融和中介服务机构。夯实金融要素平台,加快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  相似文献   

11.
金融产业集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经贸》2009,(22):78-79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金融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分析并阐述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和若干效应,通过对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现状的描述,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金融商务区试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金融产业集群。2019年8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其中明文提到要"加快金融一体化",依托滨湖金融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立足合肥的科创及人才优势,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金融+科技"的特色产业定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共词分析研究,梳理出滨湖金融小镇应重点推进"确立人才优先的产业集聚核心逻辑""实现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良性互动""释放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金融科技落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齐头并进""构建产业生态圈与金融品牌"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弢  张博 《科技和产业》2015,15(4):34-39
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中部六省的高技术产业—医药产业的区域层次数据进行分析,以区位熵作为产业集聚度的衡量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法测算技术创新数据,对技术创新水平进行衡量,进而测算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创新的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创新的正相关性,并结合图形进一步分析二者关系,探究二者发挥最大协同推动经济发展时产业集聚的最佳规模,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协同推动作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集聚,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分布优化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济南的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试图以产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促进济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济南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旭 《开发研究》2021,(2):117-123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构建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和产业融合效果指数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实证研究旅游产业融合态势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和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融合度不断加深;旅游产业与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直接关联产业的融合度较高,但提升较慢;与农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间接关联产业的融合度基础较低,但提升较快;河南省新兴旅游产业融合业态发展较快,后劲十足;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融合效果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河南省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是河南省近年来确定并积极培育的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之一。尽管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近年来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后危机时期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态势,但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以及内在矛盾的日益凸显,亟待进一步推动产业提升发展。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发展应围绕打造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产业链基本齐全、产业配套本地化较完善的"龙形产业"体系,以成套化、服务化战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配套化、差异化战略做强做精"龙身"、"龙尾"企业,以信息化战略、开放创新战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围绕"蜂巢型"产业布局进一步集聚化发展,实现"龙形产业"体系在空间上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任洁 《魅力中国》2014,(10):14-14
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已日渐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外实践表明,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为例,通过对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进而从中找出问题所在,针对地区差异对症下药,以期为其它地市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夏冰娴 《北方经济》2011,(16):85-86
一、引言近年来,关于金融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更多高水平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以纽约、伦敦以及目前仍然稳定的东京为代表的金融中心成为金融集聚的典型。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集聚区不断涌现,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典型的区域集聚的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凸显,表明了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之路。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空间地域辽阔,要素分布的不  相似文献   

19.
李江  贺传皎 《珠江经济》2006,(12):61-67
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单一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提升整体工业的竞争力,但其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工业企业的现状分布研究发现,深圳的产业集聚发展可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两种类型,这两类产业都或多或少地受一些空间集聚因素影响,其中企业间的联系、地方公共设施等因素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势因素,而劳动力、土地、区域品牌等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弱势因素。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各行业的集聚发展提出指引。  相似文献   

20.
天津自贸区是中国北方唯一一个自贸区,京津冀和环渤海同为天津自贸区的经济腹地,而自贸区是经济腹地对外开放的最便利窗口。天津自贸区挂牌一年以来,金融产业的金融要素集聚效果不断显现,依据辐射效应作用机制,增长极的资源集聚是其能量向外辐射的先决条件,而后再逐渐向增长极周边地区释放和扩散,产生辐射效应。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红利会在自贸区资源集聚的基础上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并最终带动经济腹地的金融、贸易与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