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研究学者、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在反思金融危机爆发根源时认为影子银行是主要的诱因之一,自此影子银行引发了金融界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尽管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快速的扩张。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历程、目前的发展规模和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创新性的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冬  谢思明 《中国经贸》2014,(17):181-181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金融市场结构和实施的监管政策的差异,我国的影子银行与西方影子银行表现有所不同。本文首先对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兴起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逐渐引发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体系本身代表着非银行融资方式的发展,在丰富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的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对其一般性的风险特征进行了剖析,然后重点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风险现状,最后根据研究情况对如何进行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影子银行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以它特有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的冲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07号文件首次从官方层面对中国影子银行进行了界定,但具体监管思路尤其是对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厘清。文章从金融自由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将影子银行看作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系统性角度构建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在对私人部门分别监管的基础上设置系统性监测部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影子银行首次迎来高层监管表态。1月初,一则关于控制影子银行风险的"国办107号文"在银行同业广为流传,并引发业界震动。这份名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107号文"),在2013年12月中旬,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向相关部委和各省份政府下发,要求各地各部门对日益活跃的影子银行进行全面监管。日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相关渠道拿到该文件影印本。"107号文"厘清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并明确了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以及各类  相似文献   

6.
由于金融管制,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在监管之外,起到"类商业银行"作用的信用中介.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在信贷需求、银行盈利需求、金融创新和监管控制几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发展.影子银行会计信息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使得监管难的问题雪上加霜.本文梳理了常见的影子银行运作机制,认为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是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和抓手,会计信息监管的...  相似文献   

8.
南欣 《科技和产业》2023,23(4):192-198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指标出发,测算中国31个省区市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研究2008—2020年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分布动态演进。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整体发展水平逐年稳步上升,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发展尤为明显,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影子银行发展速度最快;全国范围内影子银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程度未改善,其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空间差异最明显,北部沿海、西南、西北综合经济区呈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和法律规制正属于起步阶段,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现行的机构和运行模式下的监管套利成因和法律规制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监管法律规制的改进的相关措施,削弱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动力,保障经济建设资金运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16):10-10
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体制的有益补充,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15万亿-20万亿元,约为GDP比重的30%。”——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大部分都处于监管之内,不会对中国经济成长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脚步加快,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显现,影子银行发展成我国金融业的一个新的市场模式,但中国影子银行在没有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情况下爆炸式发展,其前景引人担忧。文章从影子银行的根本概念以及其发展特点出发,简要地罗列其膨胀式发展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来简要分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反映中国影子银行本质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影子银行的内在扩张机制,并依据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实践设置三种资本监管政策,分析资本监管政策的福利效应并评估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信贷政策冲击和资本监管冲击都会给予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刺激影子银行扩张。相比静态资本监管政策,动态资本监管政策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表内资本监管政策因驱动影子银行规模激增,致使政策效力被严重弱化,其社会福利增加效应小于全面资本监管政策的该效应。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动态资本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调控能够增强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尤其是全面资本监管政策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监管套利、抑制影子银行无序扩张来协调货币政策稳定经济金融的效果最为显著。本文研究为我国探索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和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国办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定义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纳入监管的范畴以及监管责任分工等。业界认为,这份文件可被视作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法"。针对影子银行实行全面、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事关中国金融稳定与发展最为急切的核心课题之一:首先,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自2010年以来骤然呈现井喷式增长,仅就存量来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积极推动着金融创新与深化、有助于改善社会融资,提高融资效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监管缺陷。由于分业监管出现漏洞、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单薄、金融法律框架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影子银行进行套利,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必须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赵伟 《中国经贸》2014,(8):84-86
为了解决在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如国务院2013年常务会议发布的国五条,以及2013年3月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被媒体及业界人士称为国五条实施细则等等,但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金融体制的严重束缚,同样现有的房地产金融体制也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和市场的发展。影子银行在中国呈现出的风险具有独特性,在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上,加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的防范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角度,来谈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权导刊》2014,(6):53-53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吴晓灵5月11日在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 有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40%,这当然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和金融界对其风险的担心。但是就影子银行在中国经济融通资金中所发挥的现实作用来看,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直接金融,相对于银行信贷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这也契合了中国近年来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杨萍 《中国经贸》2015,(18):121-12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影子银行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业务和风险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和民间融资,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风险,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晓雯 《南方经济》2017,36(7):85-99
文章选取我国16个传统银行和12个影子银行,共计28家上市公司股票日收盘价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GARCH模型计算28家机构的VaR值及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溢出效应(CoVaR)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通常高于传统商业银行,有的达到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的3倍;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高度关联,风险具有易传染的特征,会对其他金融主体发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巍  刘俊奇 《改革与战略》2015,(1):90-93,110
文章以上市的影子银行体系相关金融机构和传统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GARCH-Va R模型,对各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99%显著性水平还是95%显著性水平下,影子银行体系的Va R水平均高于传统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表明影子银行体系较为脆弱,其内在高杠杆及不稳定性使影子银行极易受到市场冲击,形成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的期限错配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而高杠杆化加剧了流动性风险的扩大,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危机的发展,显示出影子银行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发展规模、特点与风险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可以为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发展更重要的作用的同时规避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