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85年~2006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ADF检验和格兰杰检验,运用OLS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总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带动国内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方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正向关,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负相关,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逐渐跃升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近3万亿元,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300万人。然而,电子商务专业性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仍处于紧缺状态,而诚信问题也一直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国首家"BMC电子商务师"培训机构落户精彩生活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逐渐跃升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近3万亿元,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300万人。然而,电子商务专业性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仍处于紧缺状态,而诚信问题也一直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构建了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就业的联立方程模型, 将外资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纳入到一个理论模型中予以综合分析,并以中国在1983—2002 年间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性的计量研究。结果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直接效应带动中国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提高生产率水平产生了减少就业的间接效应。但综合两种效应的最终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 带动实际就业增加0.0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就业人员人均GDP重新来衡量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发现尽管目前我国服务业的GDP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的,但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人均GDP却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量化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将消费、出口、政府投资、外资、进口以及经济发展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GMM回归模型,发现出口、消费、经济发展正向推动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提升,然而进口、政府投资和外资却对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除分析出口总量外,还将服务贸易出口、货物贸易出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品出口以及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标准分类》得到的10个大类产品出口作为变量,分别研究其与GDP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能直接带动GDP的增加,并且就业、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也受其影响,从而出口间接刺激经济增长。此外,出口还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业水平一直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居全球最多的大国,其更是政策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水平和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理论模型,并进行面板数据研究,分析经济增长对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总的就业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但从经济增长与每个产业就业人数的面板数据回归中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对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不同。总的来说,经济增长会带动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但会引起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就业弹性,对新疆经济增长和三次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转变,但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就业弹性较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郭伟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58-161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商业贸易领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抢眼。围绕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整理并建立相关指标,以陕西省地方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以上网人数、电子商务行业就业人数、电子商务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货物周转量作为自变量,利用SPSS 22做出相应的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得出结论:电子商务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货物周转量均会对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理论揭示,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密切相关。本文借助量化分析方法发现:根据目前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状况,今后新疆若只强调发展任何一个单纯的产业,都不能直接带来任何一个产业内部就业人数的增加,只有强调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带动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增长;另外,量化分析结果折射出:第三产业如果只是第一层次的扩张发展,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那么,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不能带来全社会就业人数相对量的增加,甚至会出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吸纳就业的能力要低于其他服务业,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够通过对其他行业提供知识密集性的服务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从而扩大其他行业的就业规模,间接解决众多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本文试对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就业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的统计,从1996年-2005年,发达国家直接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从550万人激增到2500万人,而间接服务于环保部门的员工则从1200万增至6500万。此期间,垃圾回收、处理、加工和营销部门吸收就业人数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长25%-30%。因此,许多国家看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实施“绿色就业”战略列为缓和本国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大因素: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这两大因素具有鲜明的变量波动,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不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熊健益 《改革与战略》2009,25(9):159-161
文章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弹性、单位增加值带动的就业人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等三个方面比较了四川省三次产业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将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退出,而第二产业也拒绝接受更多的从业人员,只有第三产业还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善四川省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江省1201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业支持系统和创业主体自身特点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影响的若干假设,构建理论模型,经对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环境下良好的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对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对创业主体自身特点的获得没有显著的直接因果关系;创业主体自身特点对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直接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间接就业需通过网络创业直接就业来传导,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的直接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引致就业弹性和引致技术进步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于其对地方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方面,海洋第二、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则表现为较强的间接带动效应.由于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部门的不同,各省(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清 《中国经贸》2010,(2):14-14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就业问题依赖经济的高速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不能单纯依赖国内的消费与投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保持着快速增长,全球贸易结构逐渐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已成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带动的就业人数和服务进口替代的就业人数均有所上升,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较小,但呈现出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变动的趋势,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就业。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大于工业贸易,通过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我国就业比工业贸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就业的因素众多,文章选取了与就业关系密切的变量进行回归,印证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促进就业的结论:轻工业比重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多;相同耗能情况下,服务业创造了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田浩 《亚太经济》1988,(4):36-38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是否真正起飞的唯一标准是她的工业化程度。新加坡的工业化过程开始于1960年。二十多年来,新加坡一直奉行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工业来带动自身工业化的政策。1972年到1986年,新加坡制造业中引进的外国资本高达113亿美元,占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的76.7%。外资引入促进了新加坡出口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加速了工业化的实现。1985年,外国独资与合资企业的直接出口产值占其总产值的88.6%,而本地企业的同一比率仅为11.4%。制造业中独资与合资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本行业总就业人数70%左右。1976至1984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净增长8.4%。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拉动效应,近年来它对我国GDP增长拉动度和直接贡献率在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具有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带来就业与工资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关联性与渗透性强、促进融资方式新发展等间接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