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沪港合资上海至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7月,由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所属上海振环实业总公司与香港华生环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原香港至诚)合资创办,原始资本投入48万美元,现有资产总值人民币1100万元.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外国人说很中国化,中国人说很西方化以前,我总认为,只有亲身住过上海石库门房子的人,才会对石库门弄堂有深刻的感情。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对此毫无生活体验的香港人,却会对上海石库门倾注极大的热情,居然投资10多个亿,在上海的市中心成功地开辟了一个石库门的“上海新天地”,成为上海城市改造的一个亮点,引起了海内外的惊诧和轰动! 他,就是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瑞安集团的香港总部访问了罗康瑞先生,我和罗先生已经是“第二次握手”了。这次我们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请他谈谈“上海新天地”。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对来自香港的信息是很感兴趣的。这些年,上海人的耳边又多了一个新鲜的机构名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上海人是很敏感的,他们从这个名称里似乎感悟到了一些东西,一些也许会对上海这个大都市产生某种影响的东西。于是,便有了本刊记者的这一次采访。  相似文献   

4.
“说50年不变就是不变” 促使翔千作出决定的,是与邓小平的一次会面. 自1980年起,香港回归祖国进入倒计时,不少香港人对此忧心忡忡.平时,他们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多是中国内地的负面报道,很害怕内地的制度会被原封不动地搬到香港.于是,香港人干脆“用脚投票”.一时间,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驻港领事馆里,挤满了要求移民的香港人.香港的楼价、股价应声而跌,且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的英语水平第一次超过了香港人!”看到这个消息,上海白领秦慧有些惊讶.在她的印象中,香港人的英语水平要好得多. 上述结论来自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 11月中旬发布的调查报告,英孚教育针对世界范围63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测试向全体网民免费开放,由受试者在电脑上自行完成.测试包括语法、词汇、阅读和听力四部分,不涉及口语.  相似文献   

6.
上海天生有中产底蕴,只要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成熟,上海人的中产品位,比香港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海从来有“夜上海”和“不夜城”之称,近几年的夜上海,风彩越来越迷人。作为国际都会,夜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的一道风景,也是海外投资者对投资环境很看重的一个计分内容。 上海的“吧”,比香港多元:既有用古典老宅翻造改装的怀旧吧,也有以“现代”为卖点的如“汽车吧”,步行街上的露天吧,不亚于法国巴黎的露天咖啡座,而且  相似文献   

7.
鼎宕 《沪港经济》2001,(4):24-26
近来翻开报章,常常可见香港人在大声疾呼要重新找回“香港精神”,特别是一些有识之士更是苦口婆心,要港人虚心向内地学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向很感觉良好的香港人会如此放下架子一“作践自己”呢? 开始时我也感到很纳闷,难道香港人的精神真的这么脆弱?当我了解了香港精神以后,我方才明白,这就是香港人的可贵之处,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不回避矛盾,输得起也站得直。 什么是香港精神?勤奋工作,灵活多变,不畏艰险,勇于创业和勇于承担风险”。这23个字的香港精神,曾经为香港人带来过许多辉煌,也曾经给香港人创造了无穷的财富。 现在香港人又在重新呼唤香港精神,这对我们上海人来说,是不是能有所启示呢?  相似文献   

8.
阿丁 《沪港经济》2002,(7):37-39
我曾看到过一份资料,说是在香港的上海人有近80万。如果这个数字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8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上海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香港的这些日子里,我遇到了好多上海人,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两个很上海的女人,由于某种原因,我隐去了她们真实的姓名,但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公司在上海和内地其他城市都设有办事处,因此,我常会和内地同行打交道。其中,上海人给我印象最好;他们办事效率高,跟得快,很容易与他们沟通。特别是外资或合资企业的上海人,根本与香港办事员没什么区别。上海人很讲究形象,个个都打理得十分姿整,只是在街上看到的上海女人,大多化妆太浓,上班的化妆与参加  相似文献   

10.
温情画展诠释沪港精神 一方画布一寸光阴,色彩氤氲、线条交错间,在上海88铜仁路,上海与香港生活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近些年的上海和香港的经济飞速增长,公众舆论常常围绕着“金融中心”的话题,谈论着维多利亚港的繁华灯火,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却没有好好端详这些年隐秘在繁华之下的沪港情怀. 上海与香港真正应该被人称道的,绝不仅仅是他们的高度繁荣.上海独特的狭窄巷弄,多少人在这里度过了大半生;而香港上环、中环的传统社区,又勾起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的思想、视野、趣味、与港人只懂得衡量一个“钱”字相比,香港人就显得很短视。在上海街头有许多书报亭,有两份报纸的名字就让人“触目惊心”:“环球时报”和“世界新闻报”,就此完全可以知道上海人的眼光。这用彩色印刷的报纸全部是国际新闻,据说,十分畅销。在香港,根本不可能开办一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近30年的上海人,我很想对上海的有关方面提个建议,到香港来开一家“上海美食大世界”如何?我之所以有这个建议和想法,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企业和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是当务之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客观上也有走出去开拓的需求。在上海的  相似文献   

13.
香港将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沪港两地有很多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地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2005年10月份说,香港政府将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我相信这个建议会进一步推动香港和上海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刊独家连载《香港商界巨子唐翔千》。作者历经两年,踏访香港、上海、无锡、东莞等多座城市,走访了唐翔千等数十位当事人,以最详尽、最鲜活、最真实的史料和细节,还原了这位爱国实业家的传奇人生,再现了香港经济腾飞以及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50年不变就是不变"促使翔千作出决定的,是与邓小平的一次会面。自1980年起,香港回归祖国进入倒计时,不少香港人对此忧心忡忡。平时,他们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多是中国内地的负面报道,很害怕内地的制度会被  相似文献   

15.
李湛 《沪港经济》2000,(2):42-43
毫无疑问,香港现在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是远远超过上海的。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香港已有人担心上海的竞争力会赶上香港,并取代香港的国际地位。但也有人认为上海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香港,原因不在上海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如法律,行政政策,商业背景等人文环境。到底上海在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香港与上海两地的关系非常密切,原因是两地在经贸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香港拥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工业技术;而上海腹地广大,扼南北交通咽喉、金融、贸易及信息方面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自开发浦东以来,上海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措施,更成为港商拓展业务的热点。据统计,一九九四年一月份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到上海直接投资三百个项目,总金额为五亿五千多万美元。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项目占一百二十七个、协议金额三亿九千万美元。无论在项目及金额上香港继续保持为上海最大的投资伙伴,这充分反映了港商对上海投资环境的看好。  相似文献   

17.
邵律  邢荠文 《上海经济》2013,(12):50-50
香港特首梁振英鼓励专资会提升专业促进繁荣稳定在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举行的7周年庆祝晚宴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由于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给予香港的支持,特区政府相当重视香港和香港人在内地的事业发展机会.梁振英指出,香港需要蓬勃多元的经济,以使政府及港人有足够经济能力处理贫穷、房屋、老年、环境等社会问题.同时,只有经济蓬勃发展,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和个人事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上海类似"香港+深圳" 上海与香港资源禀赋不同,而房价似乎仍在"比学赶帮",中长期两者会趋同吗? L:基于土地批租和寡头体制,"香港模式"对所有内地城市都构成了样板效应,在发展的同时各方利益陷于纠结状态.房价推高在使开发商、物业持有者不劳而获的同时,更使上海的经济乃至社会生活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9.
邵玫 《沪港经济》2013,(6):38-39
这个"五一"假期,上海人王小姐一家三口又去了香港。她记不清是第几次去那儿,在她看来,香港无疑是理想的购物地,尤其是奢侈品。"购物天堂",香港早就享有这样的美誉。不久前,香港还被环球蓝联(GlobalBlue)评为亚太地区最佳购物城市。世邦魏理仕最新出版的《零售业全球化进程》中指出,香港在奢侈品城巿排行榜上,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全球有86%奢侈品牌零售商为香港营商环境吸引而选择进驻。不过,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消费特性的变化,香港奢侈品市场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48年开始在香港华润公司工作,到1963年才回到上海,所以对香港的情况很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