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强 《价值工程》2014,(11):72-74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腾飞,城市综合交通的规划与建设也就成为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乌鲁木齐市在自治区政府的引领下正在着手编制《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文中介绍了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道路体系、公共交通体系等。通过该文章,可了解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自治区、乌鲁木齐两级党委和政府对乌鲁木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要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整体规划(urban master planning)通常包括了城市人民政府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据,根据当地的现状、资源条件以及自然条件进行统筹规划,对城市整体的发展情况作出指导。交通规划是城市完善综合运输的重要保证,交通作为整个城市的命脉,科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解决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是获得交通运输的效益的最佳途径。本文就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和思考展开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处在机动化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慢行出行比例高于东南沿海发达省会城市。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制定"公交加慢行"的未来综合交通发展模式,将为城市综合交通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适合呼和浩特市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规划提供一点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和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关键,能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降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鉴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文章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GIS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支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声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模块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引入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决策功能的GIS技术,建立基于GIS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是交通规划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SQLite与Spatialite空间数据库在综合交通规划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技术加以研究,该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既有的交通规划调查数据和城市空间信息,以及全面提高交通规划的办公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引入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决策功能的GIS技术,建立基于GIS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是交通规划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SQLite与Spatialite空间数据库在综合交通规划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技术加以研究,该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既有的交通规划调查数据和城市空间信息,以及全面提高交通规划的办公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魏盼生 《潮商》2015,(5):8-9
在即将跨入“十三五”的关键时刻,汕头市交通运输部门及早谋划汕头市综合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初步规划重大(重点)项目共48项,规划总投资823亿元。记者从汕头市综合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题研讨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汕头市将强化作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构建区域交通航运中心,全力打造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升级版”。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对城市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步行交通出行在山地城市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在把握未来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来分析其步行交通的特点,强调生态和谐的步行交通规划,将自然生态、人工生态、人文生态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解析生态和谐的规划目标,结合重庆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案例,提出了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从类型指引和细部设计指引两方面指导下阶段具体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些不完善、不合理,使得很多大城市道路堵车现象日益严重,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阻碍.本文以山地城市重庆为例,分析了目前城市堵车的现状,以及堵车造成的困扰;对山地城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山地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提出建立绿色生态交通规划模式,来改善目前的交通环境,保证交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综合交通五年发展规划对于指导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具有纲领性作用。"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本文以《南安市"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实例,总结了规划编制过程及主要成果,梳理了规划编制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其他地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框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生态交通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分析交通系统结构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集,并提出了生态化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以此测度城市交通生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宋爱苹  马丽宣 《价值工程》2011,30(27):282-283
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城市道路网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网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的评价,对其功况进行全面诊断,这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在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及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公共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为中轴导向的'线-网'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交通拥堵、促进城乡资源再配置和重塑城市新经济中心,这已然成为城市低碳运行、绿色发展的优选模式.公共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目的是城市资源再配置、产业结构再整合、经济再发展和社会文化再融合,这为城市区域疏解、资源调配、人流与物流承接起到示范作用,另外,天津民众将...  相似文献   

14.
王进  祁俊超 《城市问题》2007,(3):41-45,9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给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次生环境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进行切合实际的综合评价.在总结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和评价标准,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正面效益更多地体现在其对城市的次生环境影响中.这一结论的得出为建立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正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现有城市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可持续性,认为应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主干的区域性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并提出城市交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乐杰  徐静 《价值工程》2011,30(4):148-149
针对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投资不足、管理机制不活和筹资乏力的困难局面,从资金平衡的内涵出发,分别对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在土地储备机制下,资金静态和动态平衡进行方法上的分析,为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及类似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建设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施彩茜  张国军 《价值工程》2011,30(12):253-253
赤峰新天地项目的设计中从城市设计的区段级层面上,综合考虑功能、空间、交通、环境、文脉、心理、行为等因素,综合运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力求是本项目的设计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城市设计对于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空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宏观城市规划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als with long-run, multiperiod strategi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allocation of urban land uses. Air pollution generated by the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is taken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blem. A comprehensive urban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integrating three submodel components for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nd transportation activitie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ntertemporal linkages between technological and locational decisions, accounting for land availability, air pollution generation, control and impact, technological change, relocation of activities, land development and re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flows and network expansion. The modeling approach is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type: the efficiency criterion is the total intertemporal cos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standards to be respected. The methodology is illustrated by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the Haifa metropolitan area.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当前各行业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要在运输上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的管理逐步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特殊性,其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论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加强安全自主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