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2月4日,北京: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说,尽管中国增长速度超过预期,但国内需求增长已出现放缓迹象。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2004年9.5%的增长率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不过国内需求和投资增长明显已出现放缓迹象”。季报注意到,与上半年接近11%的增长相比,2004年下半年的国内需求比2003年下半年同比增长仅8.5%。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要素结构优化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要素结构优化有要素积累与要素流动两种方式。中国需要将国内与国外要素进行组合,将国内不同区域的要素进行流动与组合,实现要素结构优化,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最终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1-4月份,国内原油消费约105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主要品种中。汽油消费1722万吨,增长5.2%、煤油消费370万吨,增长5%、柴油消费3790万吨,增长4.6%、燃料油消费1670万吨。下降4.4%。由于石油产品价格持续高居,一方面有效地抑制了需求的大幅增长。使消费量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缩小;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消费结构变化。一是需求结构有“就低不攀高”的发展趋势。许多地区低标号(90#汽油、+号柴油。燃料油等)的需求逐步上升。而非标品、勾兑品供应增多。市场需求增加;二是需求转移。如油改气、油改煤用户增多。据此估计,未来两三个月国内油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后,发现:消费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大、出口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较大、投资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小,因而,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方式很不合理,调整内需中消费与投资需求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调整内外需求结构有助于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与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琦 《商场现代化》2008,(16):314-316
本文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了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机理,并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需求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寻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4年4月,世界旅游及旅行会发布的报告里就预测中国在未来十年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强国。到2009年,全国旅游总人次数达到1902亿,国内旅游总花费10183.7亿元。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拉动内需,以内需来带动经济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旅游业作为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产业,其地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产业。近年来,人们在物质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  相似文献   

7.
李丹 《中国市场》2012,(27):47-48
2008年下半年至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间贸易也因此而持续疲软。欧美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经济及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纷纷采取限制贸易的政策,甚至不惜挑起反倾销、反补贴之类的贸易摩擦事件。而对外贸易一直以来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也居高不下。2006年,中国贸易依存度达67%,而同期世界的平均对外贸的依存度为45%。在此背景下,由金融危机造成的外来需求冲击必然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由于长期的贸易顺差,中国的货币供给量持续上升,从而导致了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造成了供需进一步不平衡,一旦国外需求下降,国内经济便会出现危机。而由于我国的外贸出口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其可替代性强,极易生成外生需求冲击。与国内需求相比,国外需求的变化更难以控制,因此此次危机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扩大内需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此外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需求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作用始终偏低。参照H.钱纳里的"标准结构",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居民的合理消费率应不低于61.7%,而我国2008年的居民消费率为35.3%,低于同期美国的70.1%,甚至低于印度的54.7%,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意愿不强。因此有必要找出长期抑制我国消费需求的原因,并加以改革,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对中国经济在结构上比较担忧。中国经济整体上已经开始复苏,但是这个复苏的代价很大,特别是结构性代价太大。换句话说,我们在危机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没有帮助改良经济的结构,反而使我们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相比危机前走得更远,更不利于国内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是由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共同决定。我国长期依靠以投资和出口为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必要的,但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消费需求进行实现,而出口需求则受限于世界经济贸易环境。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发展经济必须立足于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内需主导经济发展战略,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了新阶段,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更宽广的范围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内市场将逐步国际化。新的环境和新的使命决定了在新世纪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把结构条整作为主线,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劳动力配制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动对国内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内需求体系属于工资领导型,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扩张,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和促进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并且两者并不矛盾,无论是短期和长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以及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结构VAR方法考察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并比较国外冲击以及国内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产出短期波动的相对解释能力。结构冲击的识别基于Blanchard和Quah(1989)的长期约束条件。经验结果表明,国内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此外,国内吸收政策的变化尽管决定着国际收支,但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李玉娟 《商业时代》2011,(13):44-45
目前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约,而出口增长在需求的增长中又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中国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出口导向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经过实证研究表明:长期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进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出口商品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进口商品结构既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也是出口商品结构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冲击比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冲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阶梯式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如何结合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一些浅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出现买方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而总需求又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调动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发展经济的支柱。税收政策调整,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信号,也是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吸引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拉动我国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钢材市场需求显著减弱,价格泡沫破灭。预计新一年内需求增长继续放缓。难以迅速好转。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好于出口需求:下游耗钢行业中,住宅、汽车和造船业所受冲击最大,工程机械、环保设备和交通用钢较为乐观,交通用钢需求显著增长,将成为2009年中国钢材市场最鲜丽亮点。从时间来看,下半年需求状况好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分别从企业视角和产业视角考察市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独占企业的X非效率程度或进入者的效率提高程度、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产品差异程度和差异商品的需求替代程度。这对于从需求方面揭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解释我国转型期的经济增长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适度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选择19 8 6年以来的能源、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能源、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中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适度性较低,需要根据适度性的实际情况来对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能源、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高适度性,保证经济高效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在最新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指出,中国仍然是东亚以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中国在刺激经济以鼓励国内消费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维持增长需要新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