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为例介绍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实践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措施,明确量化宽松政策与传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区别,进而分析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理论传导渠道,并运用VAR模型考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美国基础货币量增长率的增加和联邦基金利率的降低都使我国物价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2.
梁晓 《时代经贸》2013,(4):14-14,16
2007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I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过去5年了,但是美国整体经济、就业仍未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为了拯救美国经济,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Easing,简称QE),至今共推出有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每次政策的内容和力度都不相同,并都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议。在第四轮量化宽松推出之际,本文旨在探究几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与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巴、俄、印三国,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正向冲击更加明显;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巴、印、中三国的产出水平构成了负向冲击,同时该政策对中国产出水平的负向冲击更加持久;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金砖四国的通胀均构成了正向冲击。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产生了显著影响,但由于四国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影响对四国而言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大中华经济圈”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其正向溢出效应影响更加长远;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内地的GDP产出产生短时间的正向冲击,对香港和台湾的冲击由正转负并最后收敛于0,而对澳门的产出产生负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四个地区的物价均构成正向冲击,而且对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冲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量化宽松推出以来,全球经济暂时迎来了复苏。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因为公众会根据政策调整预期。因此,主要讨论理性预期如何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进行影响,并且认为量化宽松的长期效果也将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欧元区经济复苏不力、就业市场疲软和财政整固等使欧元区逐步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欧洲议会和希腊大选等政治事件使欧元区面临一定的分裂风险,拯救欧元具有经济和政治意义。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涉及政策制定、执行、关键环节、工具及风险管控等的综合体系,预计到2016年9月欧洲央行将购买超过1万亿欧元的债券。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整体有利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增长,但中长期而言,受制于欧洲联合的体制机制制约,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力可能有限。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将给全球经济格局、资金流动、汇率变化、贸易投资及大宗商品市场等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也会使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贸易、汇率、资本流动等面临重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徐静怡  宋慧 《经济论坛》2013,(11):173-176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向好,美联储会逐渐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市场。这不仅对美国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演进历程,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及风险进行分析,为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多年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开始进入逐步退出阶段。其中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变化在于提高基准利率,回收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资金,以实现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本文基于1993-2013年世界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利用GMM方法和PVAR模型,重点研究美国提高基准利率时,通过实体经济渠道和金融市场渠道对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新兴经济体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为何要追加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项政策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又会给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先后两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加速了其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的溢出效应,两次政策的推出对于全球其它各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起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是全球最早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日本于2001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解决日本通货紧缩和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同样的政策,由两个国家实施,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将从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国情,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认为在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高度关注其所面临的政策措施防卫性特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广义流动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田涛  蔡青青 《发展研究》2013,(12):67-71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国先后四轮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对美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空间、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加强资本管制与金融机构监管、推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彻底失败,但西方国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货币动力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使世界迅速摆脱危机,反而陷入新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泥潭困境,不触及危机产生根源的"量化宽松政策"与之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一样,最终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摆脱经济低迷,"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的逆势扩张,似乎更符合摆脱危机的需要。然而事实证明,救市政策的成本十分巨大。2010年以来反危机政策的后遗症初步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由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货币战争轮番上演,全球金融市场、汇率市场陷入新一轮的动荡与无序之中。展望未来,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发达国家债务高企、通货膨胀、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泡沫风险等"冷热"因素共存,全球金融市场还将处于危机后的混沌期,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成为常态,全球低利率时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中国如何趋利避害?须要做好长期性、战略性和整体性的谋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进入与退出的步骤和次序,系统概括了量化宽松影响美国债券收益率的机制,全面评估了量化宽松退出影响美元资产和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渠道。提出了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政策建议。其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产生正负双重效应,负向冲击体现为中国持有的长期美国债券价格因收益率上升而下跌,正面效应表现为美元升值与美国股票和不动产的潜在上涨动力增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重点,不是削减美元资产比例,而是调整美元资产结构,减持剩余存续期较长的美国国债,适当增持美国的较短期国债、股票、企业债券和不动产。  相似文献   

18.
周桐  张晓红 《经济师》2014,(6):88-89
在连续四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终于宣布削减购债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这对近年来经济持续升温的我国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利率、汇率、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甚至可能发生逆转性变化。文章从美国削减量化宽松对我国国际收支以及国内经济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在未来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给予宏观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实行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并通过M2、实际有效汇率和利率进行国际传导。鉴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文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利率回归正常化后,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对此,我国应从货币政策、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本监管、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