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6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预计2007年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根源于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货币政策调控只能为结构性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短期内,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改观,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占款激增,还会使流动性不断增加.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虽可以降低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却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宋立  王元 《中国物价》2006,(2):9-12
总体来看,2005年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趋于加快,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相对偏低,货币流动性继续下降。人民币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但贷款增长速度偏慢.存贷差持续扩大,在银行系统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同时.非金融系统面临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不足进而紧缩压力。为了防止2006年出现通货紧缩和增长波动,货币政策要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适当增加狭义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在合理水平的稳定增长.并不失时机地抓紧解决需要及时解决但形势严峻时期往往难以顾及的长期问题。考虑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比例双重约束下信贷增长的局限性。要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及股权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4.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市场失衡的体现,一国经济增长不会恶化国际收支、人民币贬值不能有效改善国际收支逆差。选取1994年-2010年季度数据,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媒介,分析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如何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基本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国内信贷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做了实证检验,得出外汇储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国内信贷负相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收入水平、汇率等因素,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引起货币需求增加进而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并且人民币升值不能缓解我国顺差压力。  相似文献   

5.
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10年来最快的增长,总体上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预计2007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根本改变。宏观调控应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幅过猛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以及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涨幅过高等问题。在宏观政策上应适度收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6.
张昱 《现代商业》2007,(23):222-223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央行开始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2006年9月15日起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今年更是已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第四季度)》中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部分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政策都是针对着同一个问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7.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6,(2)
预测轻度通缩可能年中现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的一份报告认为,适度回落与防通缩将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基调。这份报告预计说,2006年GDP将增长8.5%-9%,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将双双放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继续回落。消费需求将继续快速稳定增长,目标值为12.5%左右。出口增长在2006年可能出现转折,从“超常规增长态”向“常规增长态”转变,预计增长15%左右。报告指出,一年多以来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偏紧运行,将使未来物价上涨缺乏货币因素的支持。这些因素使得CPI增长继续回落,预计2006年全年增长1%左右,而中期可能开始出…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央行开始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2006年9月15日起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今年更是已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第四季度)》中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部分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政策都是针对着同一个问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光彩》2005,(4)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4%;国际收支保持…  相似文献   

10.
阎坤  孟艳 《财贸经济》2007,(7):46-51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诱因,但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中,使人民币升值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协调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治本之道”,也是我国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本文运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探讨了当前财政政策的定位问题,认为目前比较适合在适度控制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推行柔性扩张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或者更准确些说,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人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形势面临新通胀因素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国内外通胀压力联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可能带来资金的"挤出效应";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央行的外汇占款冲销干预不够造成流动性泛滥;应对通胀必须切实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首先应控制货币发行增量,这就必须让货币政策回归物价本位、控制M2增长率和信贷规模、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外汇占款;其次,应合理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可采取的方法包括加息、扩大直接融资、人民币升值、财政政策回归稳健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物价》2007,(2):7-10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会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态势,增幅则有所放慢。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问题严重,投资增长面临再次高位反弹的压力,节能降耗面临诸多难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2006外贸运行分析及展望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保持平稳,进口增长有所加快,外贸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但贸易顺差继续激增长,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有所加剧。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7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1700亿美元左右。2007年,我国外贸发展的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一方面,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调控力度将加大,会使出口增长更趋于理性、进口增长加速,外贸发展质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对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国家宏观调控制约投资过热将对进口产生一定影响。初步预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17%、15%,进出口增长更趋均衡。但贸易顺差规模仍难以出现明显缩小,全年贸易顺差约2200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近500亿美元。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成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展望2006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运行格局,宏观调控政策宜坚持“双稳健”基调,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严控投资增长速度,努力调整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7.
展望2006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运行格局,宏观调控政策宜坚持“双稳健”基调,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严控投资增长速度,努力调整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2007,(9)
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总体上看,在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银行体系流动性得到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虽然仍在高位运行,但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缓解。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上仍较为有利,但要充分认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为此,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并围绕"创新、发展、规范、协调"四个方面,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以完善公司治理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201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曲折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综合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双稳运行态势,GDP增长9.5%左右,CPI上涨3%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继续改善。2010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大力促进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的恢复和强化,增强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政策操作应更加注重前瞻、灵活和审慎,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外汇占款和货币供给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外汇占款对广义货币和储备货币均有很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外汇占款主要通过基础货币来影响总体货币的供给;汇率制度的改革放大了外汇占款对储备货币的正向影响,近年以来,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国内流动性的主要来源。建议积极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加大对境外资金流入的监管力度,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以避免因为外汇占款增长过快而导致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