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成本逐渐成为货主进行运输方式选择考虑的重要因素。为科学计算货物时间成本,将货物贬值时间成本和资金占用时间成本作为货物总时间成本并给出计算公式,建立"门到门"公路、公铁联运和公水联运3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成本模型,以周口至上海为例,给出模型参数测算方法,进行不同贬值率下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经济性评价。研究表明:等价值的货物,随着货物贬值率的提高,时间成本逐渐增加,运输方式选择的经济性依次为公水联运<公铁联运<全程公路,政府补贴有助于货物运输向"公转铁""公转水"转移。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可为货源单位运输方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7 托盘协同系统的出现在北欧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 ,研究高效率的托盘运输方式有了成果 ,即托盘交换方式。这种方法是运输公司在接收发货主的码货托盘时 ,将同数量的空托盘交给发货主 ,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时 ,运输公司再以同数量的空托盘与收货主交换。在欧洲 ,成立了叫做欧洲托盘共同机构的组织。现在有 1 7个国家参加在此共同机构的下面 ,用即时交换方式 ,托盘运输跨越了国境。另外 ,在欧洲因没有装卸人员 ,托盘货物以外的散装运输不再实行。在美国 ,这种即时交换方式的托盘运输是最一般的形式。发货主、汽车司机、收货主各自准备有用于交…  相似文献   

3.
龚欢 《物流科技》2012,(11):58-64
港口集疏运系统作为连接港口与内陆腹地的纽带,是港口发展的基础,因此相关研究成为了重中之重。首先阐述其背景现状、影响因素等,定性总体优化目标,构建目标层次结构图。从预测集装箱吞吐量出发,重点研究集疏运方式选择,将非直接因素加入考虑,以公铁运输为例,得出基于"总成本"最小的集疏运方式选择模型,列举加大铁路比重的方法,并提出确定合理分担率的思路。最终以上海港为例,进行分析与模型应用。  相似文献   

4.
口岸物流向纵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9.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0万标箱,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由此,庞大的物流,已形成沿海、沿江、航空、内陆边境全方位开放的口岸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多式联运的现状 按多式联运的动作方式,货物多装入集装箱运输。我国集装箱运输可大致分为国际和国内模式,国内集装箱运输模式多以五吨箱或十吨箱作单位,一吨箱也有运用。这些国内集装箱的尺码不能与国际标准集装箱交接运输,因此,集装箱运输需要在港口区作一或两次装卸和拼箱作业,使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不能全面蓬勃发展。除沿海各省主要港口开展了国际多式联运外,集装箱运输至今仍未全面在我国内陆普及起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连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限货物使用框架集装箱进行运输。但是,目前大连港还存在着货主框架箱选择困难、装箱绑扎不当、装船操作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相关方通力协作,在海运各个环节上保证框架集装箱的合理使用,共同营造“船货双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深圳港的物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是整个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它汇聚着内陆运输、水陆运输等大量的货物;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同时,它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服务基地和货流分拨配送中心。所以,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的过程中,港口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2020年我国铁路以及公路货物周转量,分析了我国港口—机场—铁路一体化运输工程以及港口—机场—公路一体化运输工程。结合各航空公司、港口运输集团、中铁集团的发展规划,引进飞机、船舶、列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调整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的线路。按照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的发展要求,适时提升我国八纵八横等道路协同的技术水平。结合已有研究,重新描述了我国立体化交通规划布局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立体化交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文化》2005,(3):20-21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记港口浦东有限公司、中远太平洋和上实基建控股有限公司四方合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地理位置处在浦东外高桥长江沿岸,港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码头全长900米,拥有三个集装箱专用泊位,配置10条集装箱装卸作业线,挂靠集装箱国际航线18条,月航班数达到85艘次,国际航线主要到美国东部西部、欧洲,是上海港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为畅通新亚欧大陆桥、实现亚欧经济一体化建设打开了国际通道。无水港是海港功能的内陆化延伸,依托区域经济、口岸环境、综合交通和管理体制上具备经济性条件的内陆节点城市,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连接沿海港口,以"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捷通关"为特征,开展集装箱的运输、装卸、仓储和中转服务的物流中心。本文以无水港作为完善国际运输线路的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内陆无水港作为"港口"应有的作用,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物流时代》2011,(9):88-89
堆高车作为装卸、堆高、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搬运车辆,其结构简单、操控灵活、微动性好、防爆安全性能高,广泛应用于港口、铁路、货场、仓库等场所,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堆码和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必不可少的设备。如今,各类大大小小的堆高车品牌占据市场份额,但根据用户的反映,各种堆高车品牌的质量和服务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2.
刘平  傅军栋 《企业经济》2003,(4):131-133
—、铁路行包信息管理现状分析铁路行包(行李、包裹)运输是铁路客运的一项重要业务,随着社会小宗货物快速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小宗货物快速运输已经成为铁路行包运输业务的一部分,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长期以来,由于铁路行包主要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操作,与行包业务所要求的“安全、便利和快捷”相矛盾,尤其在查询、赔付等环节,已成为铁路行包运输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的“瓶径”。虽然,目前部分车站单独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于生产与管理中,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铁路行包运输的特性,一件货物从受理发运、中转、到达交付…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9月1日起,全路集装箱实行“一口价”。“一口价”是指集装箱自进发站货场至出到站货场,铁路运输全过程各项价格的总和,包括门到门运输取空箱、还空箱的站内装卸作业,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港站作业的费用和经铁道部确认的集装货场、转场货场费用。实行“一口价”后,托运人在发站托运时,将一次起票,一次收费。集装箱运输实行“一口价”后,将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货主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价外收费,有权拒付全国铁路系统集装箱实行“一口价”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二十多个城市自2001至2013年十三年来有关GDP、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各方面的数据,以典型的城市—厦门、福州为例,运用SPSS、Eviews等工具对港口各类数据的增长率与以及它们与GDP、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港口货运量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经济逐步放缓,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的现状,研究集装箱吞吐量与其它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中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货物吞吐量、GDP值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货物吞吐量和GDP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集装箱吞吐量是GDP值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格兰杰原因,但是GDP值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是集装箱吞吐量的格兰杰原因;GDP值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物流科技》2008,31(2):39-39
近日,天津港集团与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内陆无水港和集装箱场站建设、班列通道、陆桥运输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天津集装箱物流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深化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业务,在无水港建设与铁路中心站建设、集装箱班列运输、陆桥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最优组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军  陆建 《物流技术》2008,27(4):127-130
针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中各运输方式的最优组合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的描述和相应变形,建立了多式联运虚拟运输网络,然后以多式联运网络系统性能指标(PI)最优为目标建立了模型,并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作为求解算法。系统性能指标(PI)定义为各运输方式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的线性加权之和,针对不同货物可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对一个实例问题的求解验证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地从定量角度分析了集装箱多式联运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最优组合模式,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贾鹏  杨阳  杨忠振 《物流技术》2012,(23):265-267
着眼于中朝韩间可能构建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中-朝-韩间外贸货物的陆路运输需求意向。首先分别分析中韩、中朝间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他们之间外贸货物海上运输的供给和需求特征;其次,通过SP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数据,并构建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然后预测中-朝-韩贸易中货主对运输方式及运输通道的选择行为;最后,指出中-朝-韩间的陆路运输通道开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中朝韩间可能构建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中-朝-韩间外贸货物的陆路运输需求意向.首先分别分析中韩、中朝间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他们之间外贸货物海上运输的供给和需求特征;其次,通过SP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数据,并构建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然后预测中-朝-韩贸易中货主对运输方式及运输通道的选择行为;最后,指出中-朝-韩间的陆路运输通道开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物流》2005,(2):31
作为长江沿岸各港口第一条间接通往台湾的航线,太仓-石垣岛-台湾航线去年底开通以来,仅1月时间就凸现“黄金航线”魅力:今年1月,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井喷;货物吞吐量116.86万吨,同比增长57.1%;集装箱运量13418标箱,增长22.5%,均打破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