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成全您创业的梦想成就您辉煌的事业成功的人生从这里开始……第一章:健康管理一条龙最佳赢利模式科学论证投资者考虑的几大问题投资什么项目能赚钱? 投资什么项目能轻松赚钱? 投资什么项目能长久赚钱? 投资什么项目投资小又赚大钱? 但评估投资项目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正确的选择。判断的标准有两条,可称之为投资定律(或判断定律):其一:1、这个行业有发展前景,可以稳定持续地发展; 2、这个项目不仅赚钱,而且能长久经营,持续盈利; 3、这个项目不用你操心赚安心钱; 4、这个项目投资风险小; 5、这个项目投资金额可大可小,自己可以撑控;其二:已经成功,一定赚钱; 1、这个行业大家都赚钱; 2、其他人投资这个项目已经赚钱了; 3、我只要简单复制他们的方法,就能赚钱; 4、不是从头艰难创业,不需要特别的经验,而是复制成功。结论:当你投资的项目具备了上述九条特性,这个项目你就选对了。现在,就对健康管理一条龙做分析论证。要做科学的判断和选择,必须具备的是眼光和魄力。眼光决定未来,魄力决定出路。眼光看什么?一是分析选择行业。二是寻找商机。找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三是选定项目。然后就看你的魄力了——果敢,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一:这个行业有发展前景吗?可以稳定持续地发展吗?  相似文献   

2.
《经济界》2002,(5)
一个企业怎么能比其他企业搞得更好,这里强调的是你的资源,你的能力一定要有独特性,如果你没有这个独特性,你所有的别人都有,那你就很难赚钱。中关村有很多企业,但是中关村真正赚钱的企业很少,因为中关村的经济类似农民经济,就是说一个农民今天种辣椒赚钱了,结果明天全村人都开始种辣椒。如何做到你有独特性?第一,偷不去;第二,买不来;第三,拆不开;第四,带不走;第五,溜不掉。什么叫偷不走。你有一种东西别人模仿的时候非常困难,所以你具有的东西别人不具有,这可能是你的技术,也可能是你企业的文化,或是品牌。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社会上流行用"农民"来骂人,动不动就说你这个人"太农民了"。现在,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人真的称你太农民了,恭喜你,你真正的悟到了中国最本质的管理哲学,你离做大不远了。农民,在当代,已经不是刀耕火种的代名词,也不是小农意识的载体,更不是贫穷无知的化身,也不是所谓的农民工,而是一种管理范式,一种对中国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流行一句话——烦着那,别理我。这两年人们爱说一个字——累。说烦,可在公共汽车上为丁点小事能呕你一路气;说累,吵得唾沫星子能溅到乘客脸上。有哲人说,世界上其实就有三个人——你,我,他。可就这三个人,因为做事情总闹得"你不是"、"他不行",又不能就剩下"我"。就剩下"我",非"烦"死"累"死不可。  相似文献   

5.
《东方企业家》2008,(1):11-11
我在很多的场合讲过,我提倡过五个“非……不可”:第一,企业非赚钱不可;第二,赚钱非成长不可;第三,成长非创新不可;第四,创新非人才不可:第五个我认为是关键的关键,那就是人才非有品德不可。你把五个推理倒过来。一定先要有品德,才可以有专业。才可以创新,才可以成长,才可以赚钱。如果你把次序弄倒的话有很多的企业是受人唾弃、是犯法,不能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创业时,你千万不能相信:无论做什么生意,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赚钱。有很多行业的生意再努力也赚不来钱。这不是没有运气的问题,而是由整个宏观形势和产业结构决定的。  选择一个行业进入是做生意的第一道门槛,作出决定并不困难,但作正确的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第一步迈向的可能是天堂之门,也可能是鬼门关。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目前中国热门行业的情况,为你迈好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提请你注意的是,我们所搜集材料及所作分析的最新日期是2000年3月份。  相似文献   

7.
<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所谓"商业模式",就是关于企业"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综合体。在激烈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中,同样的收费标准,同样的项目规模,  相似文献   

8.
如今,有不少人下岗.做小生意的人满街走,干什么都已人满为患,还有啥赚钱的好门路?其实市道的不佳又恰恰有生意的契机,以下几位小人物的"淘金"经历告诉你,只要能想出"金点子",其实做个富翁并不难.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的目的和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在批评和抱怨声中前进改革开放近30年,舆论对国有企业的评价好像永远是"改革还不到位","还不彻底".不独中国,世界各国对于国有企业的看法,可以叫做"在批评和抱怨中前进".第一是"批评",国有企业在全世界几乎都永远受到批评:不赚钱以至亏损的时候,批评它经营不善,缺乏效率;赚了钱甚至赚很多,批评它是"与民争利",或者是国家输送利益.如果它要做大,批评它是垄断;如果它做不大,批评说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总之,国有企业总是受到各种批评,导致其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0.
《英才》2003,(8)
很多人问我,杜总你是从房地产做起来的,后来为什么要离开这么火爆的市场?这也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的判断。世界五百强,索尼、松下、奔驰、GE、壳牌、IBM……这些知名的大公司中有哪个是以房地产为主业?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经济运作规律是"特殊订单",每一个地方部是不同的,它无法用一个模式持续地运作下去。而且房地产是一个"本地产业",不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家,不是想赚点钱就完,而是想做一个可以永续经营的企业,房地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之所以离开房地产,是因为我们想做一个"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个既能取悦自己、又能娱乐他人……神马就会流行的年代。好比身边随处可见的"苹果控"和"微博控"——你可以不买iPhone或iPad,但你必须能和朋友或同事聊"刷机"、聊"越狱";你可以不是资深的"脖领儿",但你必须知道如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环境看中国企业成长的极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从无到有、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可以说,现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惑。简单地说,民营企业家都感到赚钱越来越难了,增长越来越慢了。90年代一位民营企业家总结说"稍不留神就赚钱",现在民营企业大都感觉到"一不小心就亏损"。在过去,一个企业如果运气不是特别不好,一年保  相似文献   

13.
做决策时最忌分不清“想做、能做和可做”的区别,很多事情并不是今天你有钱,你就可以做得到,也不是今天你很强,你就可以做得好: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好?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接受度”。简单的来说,你做这个事情消费者认可你吗?例如,有的企业认为自己是以“中药世家”为特色,既然做洗发水可以成功,那么继而做凉茶也可以成功。事实往往不是的,消费者并不会因为你洗发水的口碑而选择买你的凉茶,更甚者是消费者会认为喝你的凉茶就是在喝洗发水。所以,我认为做洗发水的企业去做凉茶,这是决策者头脑发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下半年,我想把公司卖掉。做了8年公司,口碑和经济收入都不错,就是觉得不好玩了。这个东西你已经驾驭了,做节目做节目,卖广告卖广告。反正也就这样了,驾轻就熟,没有更有挑战的事情,重复千嘛呀。我当时想,一旦卖掉,我可能会是中国第一富婆,又有钱,还可以继续赚钱。谁买了。我也得当制作人,我还可以做我的节目,太舒服了。  相似文献   

15.
本来是为了赚钱才办企业。可是,企业办着办着,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一会儿要抓质量,一会儿要抓人才,一会儿要抓政工,一会儿又要抓技术开发……这些具体的事儿一天天,一件件地奔涌而来,就把有的厂长给淹了;有时把赚钱这件根本性的大事都给忘了。因此,我觉得,现在对企业改革,首要的一条还是大力强调企业的"效益观"。不管你使什么手段,只要合理合法不赔钱能赚钱了,你就是厂长中的好汉;否则,你兜中就别打算再装这"年薪"、那"月奖"了,免得让人戳脊梁。  相似文献   

16.
大凡商家开店以赚钱为本,谁也不会做赔本买卖,这在情理之中。不过,给商家赚钱是有条件的,它得到了钱,你得到了方便,它赚得高兴,你也给得明白。可美国有些商家总想着把赚钱的手超越“界限”长长地伸进你的钱袋,可恨的是这只手通常不是明目张胆的,而是偷偷摸摸的,让你气不打一处来。美国商家欺骗顾客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大凡商家开店以赚钱为本,谁也不会做赔本买卖,这在情理之中。不过,给商家赚钱是有条件的,它得到了钱,你得到了方便,它赚得高兴,你也给得明白。可美国有些商家总想着把赚钱的手超越“界限”长长地伸进你的钱袋,可恨的是这只手通常不是明目张胆的,而是偷偷摸摸的,让你气不打一处来。美国商家欺骗顾客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象棋的结果旨在"零和",有你没我,只能一方存活;跳棋的结果旨在"非零和",有你有我,胜者全胜,但败者也只是落后几步子而已.企业做品牌就应该像下跳棋一样追求和谐共生.一个品牌能够打败另一个品牌固然是实力的体现,但怀有置人于死地的敌对想法的企业,是做不出长寿品牌也做不到品牌长寿的.  相似文献   

19.
<正>无责任则无品牌;大品牌伴随大监督;大品牌关联大市场大责任通向大舞台,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这不是口号,不是面具,而必须化作企业的"实践"与"瓤子"。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为什么?第一,无责任则无品牌。薪水微薄,员工不满意;质量低劣,顾客不买账;信誉欠佳,银行不放贷;贡献平平,政府不支持不承担责任的品牌大不了。第二,大品牌伴随大监督。你是大品牌,所以,媒体盯你最勤,队友跟你最紧,社会评你最多。不要说"他比  相似文献   

20.
什么赚钱做什么《英才》:金花之所以选择多元化,并不是一种战略选择,更像是摆脱生存危机。吴一坚:不是金花选择多元化,多元化是民营企业或者是非公有经济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和它成长的历史渊源有关系。私营经济在起步阶段,很少有人会想到有一天发展成巨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在初级阶段,考虑的不是规模,是怎么能够赚到利润,因此在这种环境和思想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什么容易就做什么,结果就造成了涉及的行业很杂,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