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营销者说在这一时期,规模化和精准化将是影响移动广告效率的两大因素。2013年是移动广告发展的重要分水岭,首先体现在广告主的态度上,2013年之前品牌广告主还在犹豫要不要投放移动广告,自去年以来,广告主更多是考虑如何投放移动广告。这种态度上的转变直接体现在数据上: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整体规模为25.9亿元,而今年则有望增至50.1亿元,某种意义上讲,移动广告将在2014年改变品牌营销的整体面貌。事实上移动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移动广告的特  相似文献   

2.
月评     
《成功营销》2012,(11):16-19
正Facebook移动广告"拉队伍"为了将用户和流量变现,除了在自身网站上研发新的广告盈利模式,Facebook还试水在移动平台上开辟新的业务线。据国外报道,Facebook正在成立一个移动广告联盟,不仅在自己的移动应用上推送广告,而且还在第三方的移动网站和移动应用上显示广告。广告主将有机会通过与Facebook一家的谈判达成一个移动平台的多点呈现的广告体现机会。  相似文献   

3.
穆磊 《中国广告》2012,(8):35-37
如何让广告主看到广告效果?如何让应用开发者获得最大收益?移动广告平台在这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手机正逐渐被更强大的智能手机取代。配备了高速网络连接和快速处理器,这些设备让用户在自己的口袋中就能体验到高效的互动广告。广告商将如何利用这一巨大潜力?消费者又是否关注?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媒体营销服务公司,艾德思奇带来了其独特的移动营销之道,探索着快速增长的移动营销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可谓是中国移动广告厚积薄发的一年。在三年多小心翼翼的尝试之后,各类广告主今年都向移动广告展现出了更大的热情,而更多的预算自然也推动了移动广告市场更快的发展。程序化购买是不少广告主开始热情拥抱移动广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海量的展示机会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受众,并在毫秒之间完成对每一次广告展示的出价和购买,程序化购买让传统的媒体购买方式看起来像是回到了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5.
刘晓丁 《商》2013,(4):154-155
根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1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1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1.04亿。手机媒体从用户数量上已经超越所有传统媒体。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介,因其个性化、随身性、便携性的特征,预示着手机媒体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手机用户既是广告主的潜在消费者,也是广告主的评论者与传播者,因为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拥有向周边人群扩散的媒介渠道(手机)。依托手机为营销平台的无线广告必须优先考虑如何让手机用户对无线广告能包容、有好感、有动力去接收。要做到这些,无线广告的策划者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手机用户许可接受广告、回馈手机用户诱人利益、向手机用户展示新颖内容。  相似文献   

6.
言论     
正移动思维——@群邑邑智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垒:对广告主而言,移动营销最重要的不是仅仅把广告预算转移到移动端上,而是把移动广告整合进更大的品牌营销全景系统中来。具体到执行层面,营销者创造一个有效的移动营销活动不只是设计一个标准格式的植入式移动广告这么简单,关键还在于"移动的思维"。三不是——@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广告产业园,虽然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但是它不应该是政府机构,也不应该是市场,当然,也不是企业。那园区应该是什么呢?它应该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企业之  相似文献   

7.
每天,我们都在通过不同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服务在手机上从事各种活动,但是运营商本身如何进行营销将自己的业务推广出去,影响更多人,让竞品用户也愿意选择自己的移动服务呢?针对竞品用户,中国联通联合邑智广告共同推出了“极速好网络”移动营销案,通过与目标受众一个小小的互动,让目标受众清楚了解到中国联通的网速之快非他者莫及。  相似文献   

8.
匹配是重点     
正腾讯新闻客户端在微信端口有了第一支广告,在此之前广告主们也在移动端上进行着各种营销尝试,透过这些分散的热点,我们可以还原一个事实,那就是移动端的价值。那么该如何实现有效投放?事实上,我认为所谓数字营销并不应该是一个孤立的计划,回归本质,移动终端只是平台,它应该是融入在整个营销计划之中,负责匹配某一具体的营销目标。应用到实际,首先我们应该看清不同平台背后的用户使用特征,从而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国内移动广告平台代表力美科技针对市场发展和需求变化,将公司业务划分为移动原生广告网络ADN、移动DSP、移动广告信息数据平台DMP三个板块,在移动营销领域齐头并进。力美ADN为品牌广告主的移动营销创新,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数据显示,力美ADN覆盖用户近亿,支持iOS及Android系统,广告形式以积分墙、原生插屏广告为主,打破传  相似文献   

10.
谷岩 《中国广告》2014,(3):145-146
正在搏杀激烈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要和行业巨头抗衡,必须聚焦于一个切入点,只做一件大事,并坚持不懈,这是形成独特竞争力的必然途径。随着移动互联网下载App、用手机看视频、移动购物等高流量消耗行为的门槛不断降低,一些新出现的广告展现形式和技术成为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发力点。而本地化移动广告因其效果好、价格低而迅速被众多广告主所关注,以精准的广告切入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移动营销份额的不断上涨,移动广告平台发展趋势毋庸置疑。这也是促进百灵欧拓从原先做户外媒体广告进入移动广告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能够为广告主带来最有效的投放?这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市场洞察,我们发现,传统广告业务的波谷正好是O2O广告的波峰,线上移动广告+线下户外媒体展示的O2O模式,将是提升营销效果的新力点。  相似文献   

12.
张惠君 《广告大观》2011,(11):114-114
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现场,hdtMobile"我KAN移动互联网广告"手机视频摄制组邀请现场嘉宾与观众,不管是"看"、"侃"、"勘"、还是"瞰",力求从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做移动互联网的行动派,聊移动广告新未来!在拍摄现场,手机视频摄制团队分组行动,穿梭于广告节各大论坛。从品牌广告主到学者,从代理商到媒体从业者,从协会人士到广告爱好者,拍摄团队采访不同类型的  相似文献   

13.
当月快览     
声音传统手机广告很烂。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发布新的互动式iAds广告时,如此嘲弄传统手机广告,说它们天生就有问题。因为传统手机广告让用户离开手机应用,从浏览器中查看外部网络链接。对于手机应用开发商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糟糕,也惹恼了用户,并最终导致广告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更精准的受众购买和更精细的投放优化,让移动端媒体透过DSP购买更受青睐。对2006年即成立的国内较早进入移动营销领域的亿动广告传媒来说,过去的三年中,他们一直都在见证和经历,品牌广告主的移动广告预算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首先,移动端上网用户数的增长以及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媒体消费时长实际已挤压到其他的传统媒体形式,广告主已无法忽视此重要因素,因此移动广告或营销手段受到重视,预算必然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告》2008,(7):104-105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广告营销价值得到广泛关注,如何运用?方式是怎样的?是众多广告主迫切关注的,下面以手机、汽车、互联网等三大行业作一个全面的剖析。手机行业——分众展示,精准到人想卖手机,当然不能错过在手机上投放广告。手机作为无线广告的媒介载体,  相似文献   

16.
多屏时代:跨屏营销提升投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广告大观》2014,(4):27-28
美国BI数据显示,两到三年内平板电脑的销量将超过PC,现在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的四屏世界,不久可能会进入包含谷歌眼镜等的五屏、六屏世界,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多屏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跨屏广告营销也在迅速发展,移动广告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力量也在改变互联网广告。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成功营销》2010,(10):14-15
传统手机广告很烂。 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发布新的互动式iAds广告时,如此嘲弄传统手机广告.说它们天生就有问题。因为传统手机广告让用户离开手机应用.从浏览器中查看外部网络链接。对于手机应用开发商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糟糕,也惹恼了用户,并最终导致广告主的信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     
《广告大观》2011,(3):17-18
MSN提供全新广告位置 伴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类业务和基于移动的社交网络风靡欧美市场。因此,MSN的跨媒体移动平台策略成为重中之重。就在美国时间2月18日,MSN发布了MSN Video和Mobile MSN Lifestyle这两个针对WINDOWS PHONE7平台的服务。这两个业务都将准许用户免费使用并利用广告收益作为业务收入。广告主可通过业务所带的影片开头插人的影音广告以及一个尺寸为480×80的移动BANNER条来发布广告信息,对消费者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9.
言论     
正趋势——@摩根大通:2013年互联网行业关键趋势包括:移动业务营收将逐渐赶上移动服务使用量;广告主将支付更多费用,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设备上瞄准广告受众;物流的发展,在线购买食品和墙纸等日用品将变得更寻常等。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的人都反对广告主将广告发到他们的手机上,但是曾经收到这样的广告短信的人中有1/4表示他们至少曾经回应过一次这样的广告,而这个数字对于广告主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美同直复营销协会研究部副总裁Edward T.ManZitti说:“手机是最受欢迎的新媒体。”不过他反对这些广告要从接收者收取费用的做法。如果开始实行广告主付费、接收者无需承担任何费用的方式,于机广告的投放效果也许就会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