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曾以陶瓷之国闻名于世。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特别是钧瓷的出现,它改写了青瓷和白瓷统一天下的历史,使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钧窑在唐代就有所烧制,在宋徽宗在位的25年间,是钧瓷生产的鼎盛时期。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现代钧瓷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钧瓷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对外交往中,瓷器充当了中国的名片。瓷器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2.
中国曾以陶瓷之国闻名于世.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特别是钧瓷的出现,它改写了青瓷和白瓷统一天下的历史,使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钧窑在唐代就有所烧制,在宋徽宗在位的25年间,是钧瓷生产的鼎盛时期.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现代钧瓷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钧瓷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对外交往中,瓷器充当了中国的名片.瓷器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3.
钧瓷是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家瓷器,更是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于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速度转为中高速,贸易壁垒的进一步削弱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禹州钧瓷作为典型的地方型聚集型产业势必将受到影响。本课题将透过禹州钧瓷产业文化的发展轨迹,深入探访地方钧瓷龙头企业——孔家钧窑企业,了解禹州钧瓷企业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通过科学分析为身处现代经济文化变革潮流中,需要发展与转变的禹州钧瓷企业提出具有现实性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使钧瓷文化产业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4.
熊恰 《今日重庆》2007,(7):98-101
瓷器之国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始于东汉晚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瓷器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是瓷器的雏形,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官、哥、定、汝、钧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  相似文献   

5.
1月9日,由国家博物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和大宋官窑共同举行的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钧瓷“天、地、人”——“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的收藏仪式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当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手中接过由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词“祥瑞、乾坤、华夏,皆钧瓷之魂”后,标志着中国钧瓷被中国最权威的博物馆正式收藏。据悉,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收藏当代钧窑瓷器作品。这次收藏的是大宋官窑为博鳌亚洲论坛2003、2004、2005年年会创作的国礼钧瓷“天、地、人”系列作品的第一号。博鳌亚洲论…  相似文献   

6.
<正>华夏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具有特殊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有人说,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在宋代五大瓷器名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中,南宋官窑瓷更是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7.
追寻西吴镇     
卢三  孙彦春 《魅力中国》2013,(22):100-101
“西吴镇?” 看到这个地名,许多人都会感到陌生和茫然。但关注钧窑考古的陶瓷人或是古钧瓷爱好者都会眼前一亮:“这个逝去的瓷镇,又有什么新发现吗?”的确,2005年钩瓷文化节,一件带底铭的钧瓷残器使沉寂千年的古瓷镇进入人们的视野,禹州磨街成为古代钧瓷生产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所共知,陶器是人类史前文化曾经发生的现象;瓷器的发生则当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成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明的双重特征。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本文试就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做一粗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中国陶瓷历史演变,陶瓷从陶到瓷再到今天的陶瓷艺术,大致经历了以下重要变革。夏、商、周时期主要是陶,秦汉时期有了带釉的硬陶。到了唐代跨人真正的瓷器时代。宋朝时期陶瓷达到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元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元青花和釉里红的出现使陶瓷艺术有了重要变革,对以后明代"成化以五彩"和清代"粉彩、珐琅彩"瓷的发展鉴定了基础。而到了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的绘画  相似文献   

10.
何迎 《魅力中国》2013,(14):29-29
钧瓷曾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如今经过多年发展,钧瓷产业已成为禹州、许昌乃至河南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禹州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针对钧瓷品牌策略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古朴典雅、端庄大方是它的灵魂;温润如玉、铜口铁足是它的表象;做工精细、浑然天成、包罗万象是它的根本,这就是钧瓷大师任星航眼中的钧瓷。他说:"世界上称我们中国为陶瓷王国,可以说陶瓷王国里的皇冠在中国,而被称为这个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钧瓷则当之无愧。钧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文化,精神中的精神,展现出对华夏文明最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吴玄 《宁波通讯》2013,(12):90-93
说来惭愧,我去慈溪上林湖之前,并不知道上林湖就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瓷器之于中国,倒也平常,但是在早先的西方人眼里,瓷器是什么呢?瓷器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瓷器,那么,上林湖之于中国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河姆渡人早在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器,从陶器到瓷器,看起来也就一步之遥,我们人类用了整  相似文献   

13.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钧瓷的出现,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辉煌时代。为了解读钧瓷文化艺术,本刊独家专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晋晓童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一、明清瓷器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 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 要数彩瓷的发展。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坯上先画好花 纹图案再上釉,后入窑烧炼的是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 上再加以彩绘,又用炉火烘烧而成的是釉上彩。此时景德镇瓷器一 统天下,缤纷艳丽的彩瓷逐渐替代了如冰似玉的青瓷,成为瓷品主  相似文献   

15.
刘阳 《黑河学刊》2014,(2):55-55,64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行销天下,对日本陶瓷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陶瓷生产、艺术以及出口。现今,景德镇陶瓷发展却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16.
禹州钧瓷,是原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的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其凭借着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多次作为国礼出现在博鳌会等重要场合。文章以2018年7月武汉东湖学院长星钧都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河南省禹州市的访问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结合特劳特品牌定位理论的DPM动态模型,对禹州钧瓷的品牌定位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针对品牌定位方面的部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他们是琴瑟和鸣的夫妻,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赋予了中国钧瓷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以生命和精神,他们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自己喜爱的钧瓷研究事业中,他们就是我国著名的钧瓷艺术家、郑州阎氏陶瓷艺术研究所创办人阎夫立、李梅花夫妇。采访中,所长李梅花侃侃而谈,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他们夫妇事业有成、家庭和谐的真正原因,也明白了我们的祖先曾提出的"家无瓷不可夸富"的  相似文献   

18.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9.
丁大涛 《魅力中国》2014,(17):86-86
有人把瓷器与“四大发明”等肩视之,认为是中国傲视世界的“第五大发明”。长期以来人们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东汉以后的瓷器上,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原始瓷器的研究较为忽视.毕竟原始瓷器的发展为以后真正意义上瓷器的出现与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努力。已在原始瓷器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就简单介绍一下原始瓷器的起源与发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它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