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晓杰 《魅力中国》2014,(10):148-14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高感知、理解、表现、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涂春梅 《中国西部》2014,(37):52-53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总目标是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设计出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利用电教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素质。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海英 《魅力中国》2014,(8):192-192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都清楚的明白“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  相似文献   

4.
一、赏析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欣赏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隋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赏析过程,是人的心理从平静到逐渐喻悦的过程,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正反映了音乐作为审美艺术途径的重要手段,始终体现着课标中音乐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赏析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欣赏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隋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赏析过程,是人的心理从平静到逐渐喻悦的过程,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正反映了音乐作为审美艺术途径的重要手段,始终体现着课标中音乐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6.
张朝华 《魅力中国》2013,(25):257-257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陈宇翔 《魅力中国》2010,(3):302-303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展的手段。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多聆听、多提问、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健康多参与;还要少讲解,少束缚,真正达到音乐欣赏教  相似文献   

9.
王锦 《新西部(上)》2012,(12):176-176
本文围绕高校艺术性流行音乐教学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艺术性流行音乐的特点;其次,实施艺术性流行音乐教学意义:能强化学生音乐审美经验与能力,能有效弥补流行音乐教学存在的缺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第三,探讨了音乐欣赏课程设计理念与规划实施方式:以增加体现人类情感的音乐要素敏感为主导,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音乐教师需拓展...  相似文献   

10.
王丽 《黑河学刊》2011,(4):95+133-95,133
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完善其情感人格、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坚持以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应用现代声光影像技术,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等是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要通过吟咏诵读,培养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加强审美情感;细品课文,提高美的鉴赏能力;训练想像,发挥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唐雪梅 《魅力中国》2011,(3):139-139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的审美作用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为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为主,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音乐具有健全人格、培养健康心理、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等社会功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应注意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内容,重视母语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工作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信阳作为豫南有名的歌舞之乡,地方音乐资源非常丰富,将其引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音乐欣赏课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收集并整理信阳地区音乐资源、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将信阳地方音乐引入到本地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完善信阳地方音乐教育,提升学生们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吕国庆 《魅力中国》2011,(10):318-318
文化馆在进行音乐辅导过程中,应当注重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核。是丰富被辅导者的审美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达到一定的品位。为此,我们在音乐辅导教学中首先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群众文化辅导的规律,培养群众文化声乐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王琳 《魅力中国》2011,(7):115-1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鲁俊峰 《魅力中国》2011,(10):164-164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欣赏音乐,在教学上融入更多的人文色彩,让课堂教学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近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可以陶,台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音乐课堂教学的社会化、生活化,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皇普莉莉 《魅力中国》2013,(34):366-366,367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br〉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学教育重要内容的诗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