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红 《上海保险》2006,(11):57-60
一、中国保险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和历史沉淀。保险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和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文化底蕴不厚,特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创新和科技的驱动下,创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行业之一,推动着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孕育了无数就业机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的加拿大,目前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国际化办学等方式参与竞争,为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疑会对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文章从体育文化理念、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文化改革、社会体育、中西体育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缺失,并就此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样既可以深刻的了解西方的文化,又可以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更可以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用英语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要实现经济增长,而且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文化小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众多的研究和讨论中中国文化经久不衰、众所纷纭。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地位和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来承担的。什么是中国哲学?它与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毋庸讳言,我国目前向世界展示的文化形象,和我国腾飞的经济形象不成正比。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印象,还停留在李小龙的拳脚和节庆的舞狮上。中国文化沦为杂耍文化、地摊文化,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给世界奉献更好的文化产品来替代它们。我们还只是满足于不惜撒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或到纽约时报广场的巨幅广告屏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理论界对中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风险的稳定性提出了很多见解,众多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最近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就如何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与稳定性阐述了他的精辟见解。请看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人们像关心生产一样,越来越关注消费活动,消费文化的研究自然捉到议事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极端丰裕的消费社会不同,中国消费社会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混合的复杂状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中产阶级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本文研究了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特征,希望以此积极引导中国消费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单琳琳 《中国外资》2009,(2):119-120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人们像关心生产一样,越来越关注消费活动,消费文化的研究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极端丰裕的消费社会不同,中国消费社会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混合的复杂状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中产阶级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本文研究了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特征,希望以此积极引导中国消费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母语文化"的缺失与重构成为语言与文化研究重点之一。多元性、包容性和自觉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没有文化自觉,就谈不上不同文化的多元共赢。文章将从中国文化的自觉与中西文化的整合共赢层面探讨语言文化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韩雪 《深交所》2006,(2):125-126
“企业文化”最早现于中国,但后来在中国没有真正得到理解和利用而被日本采用。继后,“企业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和迅速的发展,这也是日本当时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分析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以及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能割断的历史,句句箴言更是我们的终身追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决定》立意深远,内容丰富,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它与几千年中国文明发展史存在相关性,中国会计文化是中国文化对会计影响、渗透的结果,中国会计文化变异促进其文化创生。中国会计国际化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中国会计发展路径是从中国会计国际化到国际会计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书法国际传播和书法文化输出将有效地提升中国书法的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书法文化的软实力和书法的国际话语地位2010-2020年将是中国全面制定文化战略的时期、开始进行世界文化联盟和文化输出的时代。如果中国失去了这个机会,被动挨打是肯定的。文化的崛起是国家安全问题,也是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显现。纵观一部现代性历史,是一部文化战略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只有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重视文化原创、文化输出,中国文化的整体复兴和文化生态的深度重建才能在持续性的文化实践中早日实现2012,在电影《2012》中曾被描述为一个充满危机的年份,对崛起中的中国而言同样如此。中国遭遇的不仅是气候的"极寒",同时也将是文化的"极寒"。历史表明,富国未必是大国,大国未必是强国,强国未必就是永久的强国,要成为永久的强国就必须以文化为依托,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至今,总量已位居全球次席,各国溢美之词,充斥全球媒体,国人对此也是引以为豪,腰杆更直了。但楼堂酒肆、公共空间国人的声音却更吵了,腰缠万贯,周游各国,一掷万金者比比皆是,身后却是满地狼藉和污秽,国人的豪气和素质皆令昔日的列强目瞪口呆。浮华之后,细想今天的我们似乎又缺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确实今非昔比了。21世纪最初十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最早走出这一轮世界金融危机,不仅让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也诱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雄心壮志:认为中国不但可以说不,还可以直率地说中国不高兴,认为中国文化从来就是先进的。因此,他们直指中国传统文化糟粕和国民劣根性的理论和观点,是逆向种族主义,认为中国当下已经到了复兴汉唐盛世的最佳时机。由于中国近代太多屈辱和灾难,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有鲜明的特征."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小世界,大心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抒情方式的内在性,"保持一颗平常心"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