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从最基本的视角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总结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考察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再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村产业已经出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趋势。分析了北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总结了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北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乡村旅游以及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总结法国、日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特点、政策支持对于推动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基于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从青海省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层面,对经济、生态与社会等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与小城镇建设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小城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需推动产业结构层次升级、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等可行路径,为当下青海省乡村发展的困境和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富县的基本情况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积极培育"领头羊",构建利益共同体,拓宽融资渠道,培养人才队伍,延伸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6.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增收的直接途径。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在重点调研了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西峡县的基础上,发现了西峡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滞后、要素瓶颈制约、融合模式少、农业新型业态不丰富等问题,提出了多措并举打破要素瓶颈、探索多种产业融合模式、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视野的产业融合互动及其路径找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义博 《改革》2015,(2):98-107
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市场化改革、新兴技术的普及、农业多功能性需求崛起以及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农业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创造了条件。促进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应完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相关政策,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制约,采取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财税支持,鼓励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普及,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和综合农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劳动者、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等有机整合,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分析了发展田园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巴南区的实际情况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西南山区乡村振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  相似文献   

11.
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联系纽带。基于产业结构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广东省57个县(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9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水平层面,广东省县域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层面,广东省县域三次产业增长量以“三一二”型为主,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空间结构层面,广东省县域第一产业发展呈“西高东低”,第二产业发展呈“中间高四周低”,第三产业发展呈“沿海高内陆低”,三次产业空间发展不均衡。建议尊重客观规律,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立足不同区位,实现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百强县数量占全国县域经济单位总数的5.57%,2019年百强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县域经济的26.60%.在脱贫攻坚决胜年和乡村振兴开局年,县域电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物流、人才、品牌、资源等瓶颈限制,构建农产品全域电商发展模式需求愈发强烈.在探究农产品全域电商发展模式和融合路径时,选取百强县为对象,旨在全域电商构建的领域内打造领军县市,带动周围县市发展.农产品的全域电商发展需要采取以工促农的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升农民增收空间,这样才能有效破解县域电商的发展瓶颈进而构建起全域电商.  相似文献   

13.
王自华  韩芳 《科技和产业》2024,24(8):187-192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呈“三、二、一”形式的结构,即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后的产业结构形式。数据显示,桑植县目前产业结构中出现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相差不大,第三产业遥遥领先的局面。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桑植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分析了桑植县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发现第三产业对桑植县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度最低,这与“三、二、一”产业结构形式相违背,于是针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桑植县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位商法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利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天津市主要行业及工业细分行业进行进一步剖析。研究发现:第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并逐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住宿与餐饮业、金融业竞争优势较为突出,但交通、邮电与旅游业和建筑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基于以上研究就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第一产业应注重生态化农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应坚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方向进行转型;第三产业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物流体系等路径进行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5.
王少妆  杨学儒 《南方经济》2022,41(12):115-133
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当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2017年以来正式启动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具有强农富农使命,但其对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以"总体富裕"和"成果共享"两个维度构建地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使用2015—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从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角度研究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助于推进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处于经济发展中间水平地区。同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成果共享"效应大于"总体富裕"效应。进一步地,在机制检验方面,文章发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了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农民群体就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提升了弱势群体收入,从而促进了发展包容性,切实推进了共同富裕。因此,文章提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量扩容,扩大覆盖面,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其包容性发展效应;加快形成省市区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持续动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应注重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依托其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祖润雅  江珂 《科技和产业》2023,23(24):99-104
绿色金融对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对产业结构转型起到了良好效果,基于湖北省2007—2021年数据,运用熵权法建构建绿色金融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湖北省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及其主要行业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绿色金融与第三产业关联度最大;在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中,与房地产行业关联度最大,对交通运输方面关联度最小。根据研究结论,对湖北省绿色金融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力、经济、能源等数据,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天津市产业比较优势,评价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析天津市产业升级潜力。结果显示,近10年天津市第三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天津市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优势。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潜力呈现较好态势,未来天津可将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把第二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升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县作为首府的直辖县,发挥着缓解首府经济、社会与环境矛盾的重要作用。但是基于“大城市、小郊区”的现状,乌鲁木齐存在着城乡分割、二元结构逐步扩大的趋势,影响着首府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在分析了乌鲁木齐二元结构现状和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乌鲁木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缓解就业压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银川市兴庆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出发,紧密结合兴庆区的具体实际,比较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兴庆区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及总体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