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动荡朱建洲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长达10多年之久的时间里,金融创新与动荡不宁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鲜明的发展特征。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金融创新成为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和金融技术不...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工具:全球关注的焦点黎元奎7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里经历了空前的发展与惊人的变化。如果说过去20多年来,金融创新为整个金融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的话,那么,金融衍生工具的形成与发展,则为这场金融变革写下了绚丽多彩的...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及投资银行的媒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凤  姜帆 《经济师》1998,(7):36-36
资产证券化及投资银行的媒介作用●张鹏凤姜帆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趋势,诸如全球化、业务表面化、证券化、一体化等,其中,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最为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现象。西方国家传统银行业务近年来面临...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始于60年代,从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在8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在进入90年代以后仍以强劲的势头在发展,被称为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一般来说,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技术、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管理这四个方面的创新。对于金融创新的成因和过程的理论分析,则构成国际金融创新过程的经济学。本文拟对与国际金融创新相关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加以阐述,试图结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金融风波不断发生。从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困境到亚洲金融风暴,从巴林银行破产、大和银行丑闻到百富勤清盘事件,都无一例外地向人们展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所存在的巨大风险。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将是必然趋势。在此时讨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与防范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90年代国际金融运行的基本环境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也进入了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国际金融运行的基本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  相似文献   

6.
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内涵和产出函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创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大的革命。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分析,从全新的视角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生产函数重新进行考察,建立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钟伟 《经济导刊》1998,(1):28-32
正视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钟伟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对以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泛滥为特征的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忧心忡忡,认为虚拟金融财富的过度增长剥削和限制了实物资产的增长,从80年代初以来也出现了许多突发性的局部金融危机。我国金融体...  相似文献   

8.
农凤霞  申韬 《经济师》1999,(2):28-29
一、思路和手段在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有投资银行传统型业务,而西方现代投资银行业已发展60余年,西方投资银行体系的完善将给中国商业银行开拓投资银行业务提供经营思路,而广泛对西方金融创新的认识将为商业银行的开拓提供技术手...  相似文献   

9.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 ,代替客户承办收付、委托、担保等业务 ,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一种经营活动。进入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致力于金融创新 ,中间业务得到了空前发展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资料统计 ,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其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由80年代初的24 %上升到90年代的42 % ,有的大商业银行已高达70%以上。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为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也为开拓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从局部试行到全面推广 ,品种…  相似文献   

10.
王续彪  庞兆英 《经济师》1998,(11):35-36
进入8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发展迅速,现代金融日益趋向自由化、虚拟化、证券化。由于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以及金融管制的相对滞后,致使金融风险不断加大。为此,认识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与金融安全,就成为...  相似文献   

11.
从危机中认识金融创新的风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危机中认识金融创新的风险性高允珂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得动荡不安,危机频繁。从1980年8月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1987年世界性股票市场的崩溃,以及近年内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英国老牌巴林银行倒闭,直至最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等一连串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金融全球化堪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中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领域,客观深入研究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加入WTO后全面参与国际金融竞争,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嘉 《当代经济科学》1994,16(4):70-74,91
国际巴塞尔协议与深圳特区的金融改革姚嘉国际巴塞尔协议是80年代以来,加强国际金融统一监管的一个划时代文件,对于指导和监督银行在日益不稳定的金融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和安全经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国际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目的1988年7月,国际清...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是宏观经济稳定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不断出现,加之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金融活动中人的有限理性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更为...  相似文献   

15.
从亚太地区金融变革看我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深化的趋势李曜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起飞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金融深化,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的良性循环,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80年代以来,一场以自...  相似文献   

16.
鄢杰  牛建忠 《经济论坛》2004,(1):120-121
20世纪的金融创新活动始于美国,并在8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迅速辐射到欧洲、东南亚国际金融市场,在全球兴起一股金融创新浪潮。20世纪的金融创新范围很广,既有新科技的运用,支付制度、融资技术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也有大量金融商品的创新。当代金融创新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后的衍生金融工具(或称金融衍生商品、衍生证券)的创新,由此形成对金融衍生交易现行会计理论强大的冲击与挑战。一、20世纪中后期衍生金融交易概况及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制度也随之结束,汇率的大幅波动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尤其资本市场)的剧烈波…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之下,金融工程诞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并很快成为国际金融领域最尖端的一门学科。金融学家约翰·芬纳蒂为金融工程所下的定义是:金融工程包括创新性金融工具过程的设计、发展和运用以及对企业整体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略。通俗的理解,金融工程的本质就是运用先进的金融技术创造新的金融产品、金融过程,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一、金融工程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及现状1金融工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制度的安排,都是市场参与主体在客观现实条件下追逐利…  相似文献   

18.
借鉴经验,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经验,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上官雨时始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改变了实行金融管制近半个世纪的金融世界。西方国家国际金融变革的大趋势已经对亚洲地区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自由化的冲击波在亚洲地区的扩散分为两个层次:首先...  相似文献   

19.
离岸金融市场在天津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珂  张涛 《时代经贸》2010,(4):179-179
离岸金融市场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雏形是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60年代后得到迅猛发展。如今,这种新型的金融业务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国际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成为继深圳和上海后第三个政策上允许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地区,金融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显现。在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机制存在很多不成熟和不健全的方面,模式不明确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所以,应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和天津目前的金融实力,设定适合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离岸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国正 《经济世界》2001,(10):72-74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新格局,这与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现状相适应,但是,从我国银行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我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加入WTO时间的迫近,这种转变的步伐还应适当加快,唯有如此,我国银行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摆脱被动局面。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 演变过程及分析 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夕;只是那时我国证券业刚起步,银行混业经营的范围很小。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