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还要保护数据安全。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保护方案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网络安全防范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病毒,二是黑客犯罪。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相应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安全防范,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加强防火墙技术应用等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其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校园重要基础设施及师生的基本教学平台。从当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出发,结合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结构和具体特点,从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日益突显,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有黑客侵袭、计算机痛毒、拒鲍服务攻击三个方面,导致。网络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共享、数据通信、计算机病毒、TCP/IP协议的安全缺陷等。提出一个安全的网络体系至少应包括三类措施:法律措施、技术措施、审议和管理措施。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现状、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网络系统安全与保密的主要内容银行业务计算机网络化处理,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带来了风险;在使银行业务处理变得便捷、灵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应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软件系统的保密性。银行计算机系统中,最脆弱的环节是网络,其次为应用程序、支撑软件、硬件及操作系统。网络受到的危害可能有:对信息和其他资源的破坏;对信息的扰乱和修改;对信息和其他网络资源的窃取、篡改、转移或丢失;对信息资源的泄露;对网络服务的干扰等。影响银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因…  相似文献   

6.
谭克勤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8):72-72,75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县支行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为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针对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从实体、硬件、软件、管理四方面入手,强化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固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7.
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及连接形式的多样性,致使计算机网络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可以说,一个没有足够安全措施的网络是一个无用的、甚至会危及社会安全的网络。全球信息化。网络经济化的要求带来了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一、安全问题分析我国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各主要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建设银行的计算机网络一般都是基于Client/Server这种网络计算模式。前台是普通的PC机,后台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主机,通过X.25或DDN网络把它们连接起来。本文着重对UM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介绍和讨论。由于UN:rk的版本较多,本文仅对UNIXSystemVRelease4.O版本进行介绍。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模型计算机安全性关心的是如何保护计算机内的信息以及控制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在此过程中,只有计算机和它的软件才是一切…  相似文献   

9.
一、计算机网络防雷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雷害问题越来越突出,据美国的保守估计,由于瞬态现象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失灵或损坏,占全部故障的70%,瞬态现象主要是瞬态冲击的雷电。最近几年,我国计算机雷击损害事故频繁发生,轻者丢失程序,重者使计算机网络设备毁坏,威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银行业从手工阶段发展到了目前网络化的新阶段。网络化的银行经营体系,极大地带动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也反过来给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速、可靠、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成为目前各大银行的迫切需要。一、银行计算机网络面临的问题目前,银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陆续推出的各类应用系统对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带宽要求越来越大,对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都对现有网络系统构成了巨大的压力。银行计算机网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00,(1):45-48
一、网络系统安全与保密的主要内容 银行业务计算机网络化处理,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带来了风险;在使银行业务处理变得便捷、灵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应包括计算机及络的可靠性、安全性软件系统的保密性.银行计算机系统中,最脆弱的环节是网络,其次为应用程序、支撑软件、硬件及操作系统.网络受到的危害可能有:对信息和其他资源的破坏;对信息的扰乱和修改;对信息和其他网络资源的窃取、篡改、转移或丢失;对信息资源的泄露;对网络服务的干扰等.影响银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行为的攻击。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上信息的安全、保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基层银行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保密技术和检查防范手段滞后,泄密隐患突出,这已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抓好银行计算机网络的保密工作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研究对策,加强管理,精心构筑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防护堤坝.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从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培训及网络监控机制几个方面。对我国计算机风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系统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金融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金融业的集约化经营和高速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业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使银行内部的各专业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各种数据共享,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跨地市、跨省市、跨银行间网络体系,使各家银行、跨地市金融机构的计算机资源和数据资源得到共享,从而使金融业得到高速的发展。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课题就是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建设。一、计算机网络现状工商银行安阳分行属于二级分行,我行业务实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规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已深入银行的各领域。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及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涉及业务应用、网络结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政策法规、安全决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如何简便有效地评估网络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建设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显著标志。由于金融计算机网络上传输与处理的是重要经济金融数据,一旦遭受破坏,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金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为各金融机构所高度重视。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民银行的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如何防止金融计算机犯罪,保证金融计算机安全运行已成为央行工作的重点。一、网络建设情况按照上级行要求,主要应用以下网络系统:一是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一)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不够完善。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在设计硬件和软件的过程中难免留下种种技术缺陷,由此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如Internet自身协议的开放性虽极大地方便了各种计算机入网,拓宽了共享资源,但TCP/IP协议在开始制定时没有考虑通信路径的安全性,缺乏通信协议的基本安全机制,没有加密、身份认证等功能,在发送信息时常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由此导致了网络上的远程用户在读写系统文件、执行根和非根拥有的文件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时产生了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愈来愈多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联入了Internet。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大型的人机系统工程,是金融电子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是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前提。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应该针对网络系统层次建立相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