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企业融资理论的回顾,以我国火电类上市公司2006—2011年6年的相关融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判断其存在债权融资偏好,对我国目前理论界一致认同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悖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表明是融资偏好悖论的反例,从而印证我国火电类上市公司的融资已经在向融资优序理论或啄食理论靠近,进而对其融资方式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悖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西方融资定律相悖的成因,指出由于股权融资偏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边建华 《企业研究》2011,(7):130-132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有关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概念。第二部分介绍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法律形式,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可能采取的法律形式。第三部分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形式的发展现状、法律诱因、不良后果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诱因这一部分,笔者认为,形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偏好的法律诱因在于法律的宏观疏导等。第四部分对完善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地思考,这部分内容从金融业改革及其法律制度、债券融资法律制度、其他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是资金,如果无法保障充沛的资金来源,企业将无法长久运行下去。而融资则是经营决策的关键,只有资金充沛才能确保长期运营。资本市场飞速发展后,上市公司总量递增,在国民经济中愈发不可或缺,其融资行为、融资方式同时影响其长远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稳健性。本文以阿里巴巴股权融资为例,综合使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结合案例研究法以及调研法,在概述A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相关案例,进而给出相对应的改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融资问题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可忽视.在融资方式上,上市公司更具灵活性,这对加快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融资理论介绍、 融资方式探究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入手,讨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外源融资。上市公司对各种资金来源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公司理财者极为重视融资顺序。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却出现了融资偏好理论与公司融资偏好相背离的现象。因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8.
正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是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统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状况,有助于把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结构特征。本文统计了沪深A股10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状况并据此开展产业内外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方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和实际融资行为都截然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因素入手,分析、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次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机制的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中存在的非理性问题,以期发行公司对该融资工具有理性认识,切实有效地利用可转债融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具有政治关系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其债务期限也相对更长;而没有政治关系的公司由于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则会利用私人关系,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这说明民营企业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确实比较普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民营企业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更为普遍;随着媒体监督的加强,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显著减少。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媒体监督阻碍了关系型契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因此,政府应通过媒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和完善媒体的监督职能,鼓励媒体来监督、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2.
丁家源  常梅 《价值工程》2005,24(9):122-124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首先通过一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融资的困难,然后从内部人控制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指出过分股权融资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2007年《物权法》的实施为外生事件,2003—2011年为样本期间,构造双重差分模型,通过观察我国上市公司在《物权法》实施前后创新投资效率的变化,研究物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物权制度改革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效率,但这种创新投资效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应用型创新实现的,对于开发型创新,《物权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股权融资规模的差异对物权保护与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相比于股权融资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股权融资规模较大的公司在物权保护强化的背景下,其开发型创新水平的提高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秩序,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敬  梁洪海 《价值工程》2006,25(3):125-128
在现有融资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金流股价模型及实物期权方法,来量化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中的确定性成本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进行归因分析。研究表明,融资成本不是企业融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不同融资方式的期权价值对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公司采取何种融资策略,要比较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期权价值和债权融资成本+债权融资期权价值的大小,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债权融资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扩展了融资决策的动因分析,为定量评价融资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5年的数据,对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例偏低,且有减少的趋势;债务融资率与企业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债务融资对提高企业业绩有积极的影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终极控制权、负债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年~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负债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作用强于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效应;②虽然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债融资都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减少股东—债权人冲突及负债融资相机治理作用在整体上要优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结构优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众多企业面临资金链危机,不少企业都在寻求更健康、更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以完善企业资本结构。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宏观、中观、微观等各层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导致股权结构变动的契机,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司所有权结构与负债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股权比例和公司负债水平正相关,忽略非观测效应的影响将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导致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配股和增发对利润的严格要求导致利润剧烈波动的公司只能利用债务融资,这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和负债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