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l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能够独立实施和执行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回顾了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个别到整体的发展建设历程,发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渗透着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和趋同的理念,直至新准则的颁布,达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  相似文献   

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讨论的核心,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C)改组后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入手,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其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跨国投资和并购变得越发激烈,不断推动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尽管中国新准则已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但是仍存在着部分差异,要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阐述了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的作用,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准则体系和具体准则差异等方面对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并从学习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外会计准则趋同和等效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等效带来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1.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求。从体系结构看,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中加以体现;从项目构成看,涵盖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大多数项目;在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的全面接轨,这给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道路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回顾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变迁历史中得到启示,帮助大家更正确的认识这条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因此,需要尽量减少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从会计准则指定程序、固定资产准则、会计准则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佳  解元元 《企业导报》2014,(7):68-68,14
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下会计准则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同大环境,阐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历史演变,并比较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策略选择,指出了我国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从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变迁过程,并阐述了由此变迁引发的关于会计技术的属性、趋同中的差异、准则制定权之争、新准则实施会计环境和会计教育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多个方面比较了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异同,分析其变化对权益、损益、资产结构的影响,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指出我国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但又不完全相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多个方面比较了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异同,分析其变化对权益、损益、资产结构的影响,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指出我国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但又不完全相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1.
劳春南 《财会通讯》2007,(3):34-35,70
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为了适应审计国际化的要求,必须健全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科学机制,走出适合中国国情、顺应国际趋势的内部治理的道路,这对提高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做强做大事务所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琼 《价值工程》2010,29(10):34-36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被认为是我国会计史上的里程碑,如何使广大会计执业者全面理解新准则的内涵以实现对新规范的严格遵循和精准应用是新准则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本文认为,如何理解"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是把握关键新准则精髓的关键,而理解这两者的关键又必须从准则产生的源头--制定会计准则时所采用的目标导向开展理论上的阐述,才能正本清源,因此,本文采用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视角,通过分析对比两种导向模式的优劣,得出了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施坚持以原则导向为主,辅之于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混合制定模式,同时,时刻关注实施新准则约束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两者的结构,并努力改善相关约束条件的制约,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才能发挥应有的功用和效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耿吉敏  洪心珠 《价值工程》2009,28(1):143-145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借鉴吸收了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其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是新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观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从而更好地理解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新的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会计准则有较大的修订,且涵盖范围更为广泛。对新准则进行全局性的理解与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全局的重要作用,解读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并就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剖析,对于深刻领会此次变革的主旨,并较为全面地理解与认识此次会计准则改革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s趋同的实现,预示了我国评估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比较我国与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异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与国际评估准则体系的现状及其差距,进而展望我国评估准则完善的空间即其国际趋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ccounting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that adopting IFRS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IFRS-type accounting practices.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regulatory enforcement, in particular, an important Chinese government compulsory compliance policy implemented in 2001, and audit upon the convergence of Chinese accounting practices. Using a sample of 103 Chinese B-share companies between 1999 and 2004, we reveal that the decline in earnings difference between firms' financial statements under Chinese GAAP and IFRS is the resul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01 policy and the audit committee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irm's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rather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andards. Th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leads us further to argue that th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practices may be affected by not only the lack of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FRS by local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but also the management opportunistic behaviour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standards. It implies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may affect th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practice. However,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for international audit firms outperforming their Chinese local CPAs with regard to IFRS compliance. Therefo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be cautious in promo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audit firms in China for achieving IFRS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17.
论会计趋同化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会计全球趋同遂成为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及其监管的必然要求。会计趋同首先是形式趋同,即准则层面的趋同。会计形式趋同能否带来实质趋同,即会计实务的一致和会计信息的可比?移植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及与国际趋同的国家会计准则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一致的执行?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新一轮国家保护主义思潮。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国家,其企业在执行国际趋同的准则中极可能存在操纵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准则趋同的效果。为此,本文探讨了会计趋同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差异性问题,并对本领域的研究及进展予以简要回顾,以期提起准则趋同下会计差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国际等效:会计准则协调的理念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等效的涵义及对等效实现方式的不同理解,阐述了等效理论在专业领域的运用,辨析了等效与趋同、会计准则等效与趋同的关系,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等效已形成了会计协调的理念,并对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进行了总体评价,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等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国华  苏光万  何延彬 《物流科技》2007,30(11):135-137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把双刃剑,国家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的趋同过程中,会计准则的改变会引发相应的变迁成本和变迁收益。论文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可能发生的成本与收益,并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期望趋同度的确定模型及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善了会计盈余信息的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是一个亟待检验的问题。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盈利反应系数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2004年至2006年以及2008年的数据,检验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结果发现:新公允准则对经营决策有用性显示不强,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