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新形势下,为拉动经济内生增长,启动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设消费模型,运用1978~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居民消费率、人均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消费刚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上对居民消费率增长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阻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而消费刚性对居民消费率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收入对居民消费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长期上,短期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使之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改善收入、消费刚性以及城乡差距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内需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费率偏低且持续下降的问题凸显,消费率和投资率的长期结构性失衡使得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本文从收入增长相对滞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调整政府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消费结构等措施提振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态势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居民储蓄存款的持续增长是我国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的重要基础,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做了充分准备,不必急于分流. 相似文献
4.
5.
苏雪串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1):8-11
消费率及其变动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宏观总量指标。1995 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需求不足、市场疲软以及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问题,反映在消费率上则为消费率水平偏低并不断下降。本文对我国的消费率进行了横向( 与世界其他国家) 比较和纵向( 改革开放20 年来) 比较,说明了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状况。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消费率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率、收入增长率的稳定性、收入差距及居民对未来收支的预期等,结合我国近年来的情况,指出我国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率应采取扩张性收入政策。 相似文献
6.
7.
消费率偏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武汉金融》2008,(10)
在出口相对弱小的欠发达地区,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两驾马车"。我们在宏观决策层面及具体操作层面对投资的重要性已有高度重视,但对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视程度尚有缺失。本文以投资与消费的变动历程及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为切入点,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率,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操作方略。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首先分析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即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信用不足、收入支出不确定性因素,接着分析了消费不足时经济造成的影响,即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限制,不利于生产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滑坡,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更会加剧最终消费率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GDP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消费率却持续走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刺激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与我国政府支出总量、结构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国内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本文在对国内学者相关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性支出这一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所以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点是提高费用扣除标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纳税人负担,增加纳税人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个人所得税有必要继续减税,同时进一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具体对策包括:将专项附加扣除...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志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1):52-56
本主要以中国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的数字为依据,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变化和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特征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改善居民消费状况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力甚微。因此分析制约国内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因素,寻找提高消费增长率的途径,提高消费增长率,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养老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和储蓄率不断增加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居民储蓄很大程度上受将来养老金发放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可以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国外学者关于老年消费的研究以及养老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由来已久,并随着消费函数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而不断深入。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现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消费的影响效应是否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消费函数理论框架内考查我国是否也存在退休消费困境以及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内蒙古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偏离了合理区间。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是导致内蒙古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主要原因。破解内蒙古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路径选择就是转变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投入。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差距的大小及收支心理预期等因素对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影响显著。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调整商品供给结构及价格,可以有效刺激并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适当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18.
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收入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各分位处,不确定性收入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的上升而下降;而在储蓄率分布的0.5及以上中高分位处,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的储蓄率;在储蓄率分布的顶端,参加医疗保险也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税收手段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者报酬、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率降低。本文针对这一现实,着重研究了如何运用税收手段,调节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率变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通过回顾中国近年来的利率调整变动状况,从实证角度详细分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供给市场、房地产需求市场以及土地市场的影响,总结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的核心———利率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得出相应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