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广度不够,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及学生培养通道不畅等问题,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的"项目主导、分层递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为例,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打造"三层五类"的实习实训基地等具体创新与实践,以此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及校企双元育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贺剑颢 《物流技术》2014,(17):492-494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基于大学科技园管理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针对产学合作育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市场化管理优势的物流专业校企融合育人机制,创新物流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更好地参与育人工作,提高物流人才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基于大学科技园管理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针对产学合作育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市场化管理优势的物流专业校企融合育人机制,创新物流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更好地参与育人工作,提高物流人才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育人往往存在合作层次浅、持续难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合作育人和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动力机制,以中电熊猫企业大学为例,提出以校企共建企业大学为载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校企双动力合作育人模式,为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等常见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玉洲 《价值工程》2012,31(14):277-27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革,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寻求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是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不同层次为方式,全方位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校企合作"也应该成为我国地方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化,能夯实学校和企业同步办学的基础,使育人工作高效化开展。本文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困境入手,在深度探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能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及时解决发展困境,构建比较完善的办学体系和育人体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系统贯彻落实,支撑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促使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能呈现出创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是促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育人模式。本文主要针对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探索了在文化导向、创业导入和机制驱动方面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名校+名企"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新时期农职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农职教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打破制约农职教发展的瓶颈."名校+名企"代表现代农职教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东经验"--政府主导下、基于政策优惠的校企合作,学校主导下、基于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企业主导下、基于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是农职教战线学习和借鉴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鞠成晓 《当代会计》2021,(10):42-44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很多高校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方式面临的问题,并以A学院为例,探索了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及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困扰校企双方合作的最大问题来自以下两个矛盾:一是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的快速变化与人才培养缺乏弹性之间的矛盾,二是劳动力流动的不确定性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笔者在文献梳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分层次教学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开展的环境因素,并认为校企之间只有通过"诱致性路径选择"才能将这种校企合作育人的创新机制,最终演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34):178-181
论文探讨分析了"阶段性实习实训"、"订单班"、"顶岗实习"、"校中厂"等常见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对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驱动机制及实现路径突破进行了思考和探究,探讨发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及服务学习等多种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及发展,以推动和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机制创新和实现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对校企合作的领导,对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丰富和发展基层党建工作,是进行产教结合,扩大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进步,最终达到育人目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从校企党建协同育人的意义、目前校企党建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构建校企党建协同育人新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和全面人才培养工作地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申晓伟 《企业导报》2015,(3):102-103
本文立足于校企互惠共赢这一目标,从校企深度合作的角度,在资源共建、经费共投、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等方面,对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建立长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深层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在校企合作中,地方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实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建立长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深层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在校企合作中,地方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实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17.
盘红华 《价值工程》2014,(15):271-273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又一次机制创新,为校企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组织形式。通过探索产业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室和实体化公司等多种模式,有效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形成。校企双方应建立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障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孟繁增 《价值工程》2012,31(9):224-225
校企合作办学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是高职院校生存之本。本文结合校企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情况,分析了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实现"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陈敏毓 《价值工程》2013,(35):251-252
高职院校企业专业带头人显出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特色,为专业建设层面上的产学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理念。高职教育始终坚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高职院校对企业专业带头人的培育模式体现了校企双方"互补、共享、双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古明宇 《现代企业》2021,(2):142-1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作为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应当用好产教融合这把"金钥匙",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教育成果转化为产业效益的"最后一公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产教协同育人的方式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鼓励引入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教学与科研。"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