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利用 P.Haggett 建立的产业集聚区位熵长江经济带六类高耗能产业 2006~2017 年的集聚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 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高耗能产业发展效率, 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探究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均衡, 区位熵指数总体维持在 0.85; 六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 石油加工业在长江经济带集聚水平表现最弱, 化工业集聚水平最强; 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在长江区域间呈现下游向上游梯度转移, 下游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中游呈现上升趋势, 上游变化不明显; 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且主要依靠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从作用途径来看, 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干预途径传递, 高耗能产业依赖起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面临着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的巨大压力。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基础上,依据 2001~ 2017年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正向推进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的提升, 但是中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未能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 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低于下游地区; 另外,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一重门槛和双重门槛效应。 提高技术吸收能力、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产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内在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长江经济带 108 个城市 2007~2016 年面板数据, 采用系统 GMM 估计方法, 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城市生产率的提高, 而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呈负向, 但其抑制作用依次减弱; 而上中下游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则依次增强。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中坚力量,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科技金融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三者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利用我国30 省2007~2015 年均衡面板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变量之间存在单向作用关系,即科技金融投入的增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但分地区来看,各种原因导致上述作用路径均未能切实到达顶端。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三者的动态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基于 SBM方向距离函数的 GML指数对 2003~2017 年长江经济带 108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 然后通过 PVAR模型对 “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之间是 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 2003~2017 年长江经济带城市总体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变动幅度较大, 呈现波动上升的良好态势。GMM 模型估计结果与脉冲效应函数表明, 环境规制、 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具有时变效应, 但作用方向正好相反。 方差分解结果表明, 环境规制、 产业集聚是解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预测方差的重要变量, 然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 产业集聚的预测方差贡献度相对较小。 因此,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应因地制宜, 设计合理的环境政策、 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同时要注重提高产业集聚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DEA-Tobit 两阶段模型: (1) 运用修正的DEA 方法和ArcGIS测度了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98 个地级市(直辖市) 的财政环保支出效率; (2) 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环保支出效率的因素, 其中重点关注财政分权对环保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长江经济带: (1)财政分权有利于环保支出效率提高; (2) 环保支出效率普遍偏低且存在地域差别, 上游和下游城市效率均低于中游城市; (3)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环保支出效率的提高; (4)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会导致环保支出效率的降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环保支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功能的提升对于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本文按城市功能的经济属性将综合功能划分为市场型功能和非市场型功能,构建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2008~2021年的城市功能,实证检验城市功能对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功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但对邻近城市制造业生产率有负向溢出效应;该结果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非中心城市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功能通过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提升资源再配置水平3个途径影响制造业生产率。本文结论对研究城市功能与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了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但其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疑议。 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不同地区产业集聚的异质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 产业集聚有助于新创企业成长, 但其异质性发挥不同功效, 并受市场化调节; (2) 产业集聚区内新创企业的成长受管理者先前经验影响显著、 受产业集聚异质性影响不显著; (3) 管理者的先前经验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集聚的异质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论不仅拓展和深化了产业集聚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还为地方政府通过产业集聚实现新创企业的成长、 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总结发达国家构建多层次融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经验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实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融资顺序和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与其生命周期不匹配,说明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在融资渠道选择方面有待改进,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政府扶持资金效率有待提高,迫切需要构建多层次融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发展战略,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本文运用耦合模型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与次区域 (非长江经济带) 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 以揭示我国区域间三元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演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 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非长江经济带区域, 其中东南地区耦合优势突出, 中、 西部地区年均耦合水平较低, 西南地区增速明显, 但东西差距拉大。 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 “N” 型发展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 低耦合集聚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高耦合协调水平极在东南沿海不断增多并形成稳定集聚中心。 从驱动因素看, 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主要受到进出口总额和地区人均 GDP影响, 非长江 经济带则主要受进出口总额和第三产业增长影响。 为此, 本文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 区域联动式、 集聚式、 协同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技术产业2003~2016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市场、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4个层面对行业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描述,并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既优化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又促进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但市场化程度对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与分布差异性;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表现层面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创新能力较高的行业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对产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门槛值,而产品市场的发育对创新能力不同的高技术行业的自主创新均有正向影响,且对于创新能力高的行业,其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出发, 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决策博弈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产生的根源及其所带来的后果; 随后, 研究直接利益主体之间关于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对比存在和不存在溢出效应两种条件下的静态博弈结果, 揭示了溢出效应对创新主体行为决策的内在作用机理; 进一步地, 研究作为间接利益主体的政府对直接利益主体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 分析了两者基于溢出效应的静态博弈结果; 最后, 深入研究了企业和政府关于政策支持的动态博弈, 构建了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其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直接利益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融资视角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其自身特点受制于较强的融资约束。因其引发的资金不足问题导致新能源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为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补贴成为缓解融资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14年新能源产业微观数据,在全样本和按企业异质性分组的子样本下,利用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计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投资效率的双边效应和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正向效应能够平滑融资约束的负效应,但却未能完全正负抵消,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仍存在投资不足现象。但也有1/4的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从新能源上市企业的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下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从产业分工角度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特征等作以实证分析,同时考察经济距离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是影响城市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经济带各节点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逐年提高,但其经济联系具有较 大的不对称性;经济带的集中趋势较低,存在核心--边缘结构。合理化产业布局、保证轴线畅通及提升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 通过主成分分析、空间计量和 Monte-Carlo 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转移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联动协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和离散力的组成上差异较大, 其中下游地区的吸引力来源主要是地区发展潜力和运输能力, 劳动供给、货币外部性和市场潜力则主要影响中上游地区; 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离散力上, 下游地区主要受到潜在生活成本和外部不经济的影响, 中上游地区主要受到农业土地依赖和劳动成本的影响; 在空间上, 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离散力上均呈现“U” 形, 合力则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 这一空间关系显著, 且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效应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工业环境规制的非期望产出和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工业 污染特征等纳入分析框架, 运用 SE-SBM 模型测算出 2008~ 2017 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环境规制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工业环境规制效率在 2008~2017年间整体呈现出“U型” 的变化趋势, 上中下游差异较为明显;(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环境规制效率存在较明显差异,其大致分布态势与各省市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发展实力基本吻合;(3)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环境规制效率在具体指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 需要在政策投入、 流域新污染治理等方面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数据, 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 并将空间权重加入到耦合协调模型中, 对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 长江经济带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在波动中不断演进且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以及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 可以分为子系统发展均衡且高度发展型、创新滞后型、生态滞后型以及金融集聚滞后型4种模式。据此,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和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相比于未认定的企业,通过认定政策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并享受税收优惠,其对认定企业生产率和绩效产生的促进作用更大;(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具有创新激励效应,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生产率和绩效提升;(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具有信号传递效应,增加企业外部融资和创新人才,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制定和完善精准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以更好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