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付新 《经济问题》2006,(11):52-54
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解读经济全球化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在入世推动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特殊的政策响应效果,导致中部地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农业改造,加速中部地区的农业国际化,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点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经济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传统理论在指导中部崛起上都各有缺陷,对解决中部经济的"疲软"难有作为。在现代"经济模块化"理论指导下,中部有可能在现代产业链的某一模块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分享自主创新所带来的收益,经济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必备要素也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特征、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格局与态势,提出了吉林省城镇化的空间策略:强化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载体作用;加快重点城镇的集聚发展;突出交通轴线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保护东西部生态环境,提供城镇化生态保障。在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方面,构建了"四轴、两带"城镇轴带发展体系、"轴带、基地、集中区"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双核、多心、四层次"城镇中心等级体系。根据政策导向和区域背景,提出了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政策,促进哈尔滨至大连交通轴线向经济轴线转变,促进长春和吉林一体化发展,延吉、龙井、图们、珲春一体化发展等措施,促进吉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中部地区东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东部地区,西濒我国资源充裕经济贫困的西部地区,是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建立我国区域间良好的产业合作交流机制和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的核心枢纽要地。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如何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来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于加快区内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利用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中部与各区域的经济关系,对中部的崛起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理论,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和创业,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创新行为和创业行为两种机制起作用的。然后在这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定量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各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对相应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等,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吸引外资也是其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外资对武汉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找出外资对武汉最主要,最有效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吸引外资也是其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外资对武汉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找出外资对武汉最主要,最有效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河南省地域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区位,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还应积极争取与邻近省份市县地域的有效对接,合力并举助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采用分形理论以及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的地域结构特征,发现城市分布格局以郑州市为中心进行自组织演化,市县分布多沿交通干线,"轴带+圈层"的复合型地域结构显现;然后采用统计分类、城市规模分级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的经济、城镇以及交通发展现状,发现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城镇规模序列结构不完善,陆路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最后基于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改善河南地域结构的结点优化、轴带组织和面域扩展相结合的系统化空间组织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均、地均指标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密度2005年之前缓慢增长,2005年之后快速提升;省域经济密度呈现“河南湖北争先,山西湖南安徽力争第三,江西垫底”的局面;市域经济密度格局整体较稳,局部变动明显.总结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变化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个支撑点,十个增长点、一个成长片区、两大增长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得出中部经济密度格局变化中自然基础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起了重要作用,且社会服务因素作用日益强化,自然基础作用日益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