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汇统计监测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的基础.在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高顺差的背景下,外汇统计监测必须适应新的变化进行策略调整,从而提高外汇统计监测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个人外汇收支的总体情况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个人外汇净流入规模迅速膨胀。2007年我国个人外汇收支占整个国际收支交易量的2.3%左右,占国际收支顺差比重已达  相似文献   

3.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4.
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监管,是2007年外汇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之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外汇收支的规模不断扩大,外汇资金交易量日趋增长,交易方式更加复杂,致使外汇监管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外汇检查作为外汇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削弱。比较分析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持续双顺差下国际收支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研究其经验与做法,合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0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依然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但是相较去年同期.顺差大幅收窄。而9月份.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明显增长表明外汇正在加速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及国际比较 传统发展经济学观点通常假定发展中国家面临国内储蓄和外汇的双重缺口约束.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资本流人利用外部储蓄,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并为贸易缺口提供融资,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国际收支结构应具有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组合,然而我国在国内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结构长期以来却是"顺差 顺差"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甘肃省进口额大幅上升,导致全省外汇收支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呈现逆差,表现出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完全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背景下,甘肃省实现"逆差"规模连续六年以年均116%的速度迅速扩大,对平衡我国国际收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回顾甘肃省跨境收支由"顺差"变为"逆差",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的历程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策引导是根本保证。甘肃省外汇局从融资、汇兑环节入手,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外汇金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管理》2004,(3):42-43
200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结售汇顺差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增长.给国际收支平衡和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较大压力.为准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状况和变动趁势.全面了解外汇资金流入状况和外汇管理政策的执行效应以及外汇指定银行收汇、结汇业务的合规性,打击非法跨境资全流动,防范涉外全融风险.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准确情况,外汇局于2003年9月至11月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外汇指定银行收汇。结汇业务专项检查。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和汇率调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连续多年的“双顺差”局面,即经常账户收支和资本账户收支同时顺差。这种情形在国际经验中并不多见。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并探讨未来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走向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的顺差情况,并认为这种局面的确“反映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滞后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一、坚持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外汇管理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2006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初步判断,如果宏观经济政策不作大的调整,预计2007年外汇形势仍可能延续长期以来的顺差格局,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顺差可能维持较高规模,境外资本净流入仍将持续。对我们这样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持一定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外汇管理的政策现状 为了扭转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长的局面.适应外汇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外汇管理改革,逐渐转变"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按照"均衡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与外汇趋势分析寒冰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银行结售汇持续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充裕,外资连续净流入,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实现了有条件可兑换。为了进一步协调国际收支政策与国内货币政策的关系,今年我国在继续加强和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周济 《中国外汇管理》2012,(9):11-11,13-15
外汇局日前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国际收支由上年四季度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重回“双顺差”;同时,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238亿美元,3月份外汇占款也增加较多。这些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的热议。那么,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到底怎样?我国是否已重新面临资本大量流入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7.
双重冲突下的外汇管理体制变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武汉金融》2007,(6):44-46
本文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相冲突,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巨大冲击,使国际收支进一步失衡,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风险和成本。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尽快实行完全的意愿性结售汇制。完全的意愿性结售汇安排可以抑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并且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5-6日,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会议结束后,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媒体归纳出外汇政策三大新动向,认为2006年外汇政策仍将在全年货币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媒体认为,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局将力争削减国际收支顺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加剧,外汇占款持续攀升,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形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理论与经验数据均发现巨额的外汇占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因此,我国应采取扩大内需、加大境外资本流入的监管力度、扩大资本流出渠道等措施来缓解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入手,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持续双顺差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和外汇管理的影响,并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与外汇管理的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