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项调查表明,"知识经济"是1998年中国社会最流行的10个词之一[1]。我国知识界、政界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者认为,应当在我国建立知识经济特区,在其中试行与试验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扎实地将此项工作推向前进。一、建立知识经济特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必要性来看,我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现在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三元经济阶段。每一种经济形态都有它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需要与之相应的经济关系和政策。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大多是与发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2.
以新的时空观规划特区的发展姚立新一、以新的时空观规划特区发展战略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位条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五个经济特区又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位于迅速发展的亚太经济圈的中部,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优越条件。特区的区位优势是独特的,而且...  相似文献   

3.
冯苏宝 《特区经济》1997,(11):37-40
<正>深圳经济特区的五种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出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对外开放的一种战略考虑和实践,而在具体的目标设计和功能发展上,并没有依循国际上一般经济特区的通常做法,所以在我国特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各国经济特区那样主要突出某项特殊的经济功能,而是具有功能复合、目标交织的特点,带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政治综合性。深圳经济特区就至少包括了五个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4.
鉴于经济特区同中国内地紧密相联,特区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地同香港的合作,本文为论述方便起见,在阐述三方面经济优势结合时,拟较多地论述特区同香港的经济优势结合。一、特区(内地)的经济优势如众所知,经济特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实行比中国内地及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更为开放的政策,经过五年的建设,特区已初具规模,并已发展了一定的港澳关系;(二)毗邻港澳,背靠珠江三角洲及大片广东平原;汕头、厦门特区更有商品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均有一定基础的老城市作为依据;(三)全国支持;使特区拥有了包括内地和中国在外经济力量在内的强大的潜在物质力量。此外,土地使用费、工资、水电及其他工业成本相对较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经济特区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特殊地理区域,它们在引进技术,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等诸方面,均取得积极作用。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已先后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十四座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是否也能建立若干经济特区?条件如何?怎样布局?这里从经济地理角度,对新疆开辟内陆经济特区的条件、规模、布局及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运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发挥毗临国际市场的优势,大力引进利用外资,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复关”的临近,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有关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出现了不确定性,议论中既有要求再造经济特区政策优势的呼声,又有经济特区将不再“特”的断言。 笔者认为,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经济特区的原有规范与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新约束之间的冲突。为此,经济特区需要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新规范自己,选择适合新形势和自身特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中国经济特区的转型换代经济特区的换代和转型紧紧结合在一起.所谓转型指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模式转型,从原来的优惠型转向功能型,另一是指产业经营模式转型,从“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发展外向型经济”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广泛发展的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国际城市型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经济特区也在不断增长,创办经济特区已是各国发展经济的普遍作法,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区有一些差别,本文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区作一些比较研究。 (一)创办经济特区的时期不同。经济特区的创办开始于发达国家。1228年法国南部的马赛港在港区划出一定的区域,开辟为自由贸易区,规定外国货物可以在不征收任何税收的情况下,进出这一区域,这个自由贸易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截止二次大战结束前,全世界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5个以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特区,以美国和法国、德国为最多。到80年代末,世界上800多个经济特区,美国有247个,占30%以上。发展中国家创办经济特区都是在二次大战以后,这些国家经济特区少,且主要是出口加工区。  相似文献   

9.
特区,指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包括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本文要探讨的是经济特区的民俗。广义的经济特区,可以指所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既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先后被国家正式定位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地区,也可以指沿海的十几个享受一  相似文献   

10.
经济特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为刺激经济发展而提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行政区域。1980年,中国先后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最初是作为出口加工区而存在的,通过促进国内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并通过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以使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15年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这种启动力量现在是否还存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如何培植这种推动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特区发展的初始启动机制及其转换 中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宣布建立经济特区,以使特区成为改革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出口创汇的“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现在看来,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了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这两种或人为或历史赋予的优势是启动我国经济特区初始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政策优势是主要的,而地理优势则只有在政策优势的驱动和配合下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 经济特区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的提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吸收、消化、实验、运用、推广的作用。这是经济特区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特殊使命,由此,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实验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各种经济改革方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3.
杨英 《特区经济》1995,(10):31-34
<正> 一、特区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体系的现状评价1、特区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体系的现状特点.十多年来,中国各经济特区灵活地借鉴国外举办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吸引外资及指导外资投向的管理体制,通过大量地吸引外资,有效地促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外资引导、管理体制均形成于由“计划”向“市场”转化的时期,故或多或少都带着“计划”的烙印.其特点如下:(1)缺乏系统性.有效地吸引和指导外资应该靠一整套由多个层面且成系统的管理机构和政策措施组成的体制作保证,然而,目前中国特区这一体制尚缺乏系统性.首先是各经济特区缺乏切合实际的整体规划,对外商的投资引导没能形成一种明确的指导思想,造成众多低层次的重复引进现象;其次是因政策主体包括有中央、省和特区三级政府,三者之间及各级政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又没有理顺,“块块”、“条条”矛盾大,常常造成政出多门,既有政策“真空”,又有不少政策矛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从现在起到五年过渡期结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战略行为将发生调整,将逐步从过去的在中国政府主导下进行投资的模式转变为按照WTO协议框架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这种战略性调整将表现在投资方式、产权安排、建立地区性总部等许多方面,这就必然给经济特区在吸引外资政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可能的调整方向,并对经济特区如何应对这一调整趋势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雷强  刘冰 《特区经济》1996,(11):10-13
<正> 一、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及发展潜力正在减弱回顾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广东三个特区能创造今日之辉煌,虽然各有各的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过程,但是分析原因,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二是特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广东特区的政策优势及与港澳经济合作(如制造业合作)的潜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特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定量综合比较如何对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带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因为很难将经济特区各“窗口”作用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或者用权重系数的大小来描述.本文从描述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入手,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各经济特区之间差别的原则下建立经济特区综合评价函数,从而对深圳、海南、汕头、珠海、厦门五个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已搜集到的统计资料,暂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经济增长速度(与1984年相比所增长的倍数)、工业资产利税率(%)、财政预算内收入(亿元)、劳动装备率[固定资产(元)/劳动者(人)]、工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外贸出口额(亿美元)等方面建立7个定量评价指标,并依次分别记为X_1,X_2,…,X_7.五个经济特区的指标观测值见表1.  相似文献   

17.
设立经济特区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外开放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方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以及以后的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中,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方向;二是起步晚。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特区相比已经晚了许多,与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经济特区相比则晚了几百年;三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经济特区本身的内涵就具有市场经济性质。这样,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碰撞显得特别明  相似文献   

18.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9-12
<正> 我国经济特区如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从现实出发,利用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和升级,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顺应和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特区”的称谓是我国的首创,因为在我国建立经济特区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种叫法。然而,经济特区的问世,却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至今风靡不衰,成为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首先,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它已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除大洋洲外,亚、非、欧都各有1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是准工业化国家,抑或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都辟有经济特区。再次,经济特区已超越社会经济制度的限制,无论带有浓厚前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抑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兴办了各类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还属“小字辈”,它与最早出现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一类经济性特区相比,设区时间相差七个多世纪;与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诞生时间相比,迟了20年以上;与一些综合性特区的问世相比,也迟了十多  相似文献   

19.
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烟草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经济地位下降、宏观经济影响、控烟履约实施、消费意识回归、政策红利减弱等都需要烟草业研究和应对。  相似文献   

20.
《江苏经济探讨》2011,(1):16-21
"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受海外流动性泛滥的冲击;二是财政和投资政策总体上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态势;三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历史高位,即使不出现新一轮紧缩周期也会使货币政策走向稳健;四是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稳定性的通胀压力,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五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2011年国家经济政策的主题是"反滞涨",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财政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将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趋势下,江苏经济可能会出现七个方面的问题与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本报告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苏经济工作的思路与对策:采取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扩内需"、提升出口规模与质量以"稳外需"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