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炳华 《山东经济》2011,27(1):127-130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针对如何借鉴国内有关经验,本文着重对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动因和主要经验作了分析,并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提出了建议:一是指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经验对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二是建议把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列为"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三是提出以青、日、潍一体化带动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房慧玲 《南方经济》2010,28(2):74-82
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很不平衡,近98%集中于只占广东面积23%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占广东面积77%的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加工贸易却仅占2%左右。东西两翼和山区五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在加工贸易企业数量、规模、进出口额及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加快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显得尤为迫切,对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东欠发达地区承受产业转移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欠发达地区”,主要指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的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过,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外移的  相似文献   

4.
加快珠三角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文/曾牧野在广东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由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经济学会和香港协进联盟主办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今天如期在从化市举行。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首先要感谢论文作者以及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粤港经济关系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广东决定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994年11月3日,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发出了“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号召(见当天《南方日报》头版)。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11月15日,省政府召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协调工作会议。12月2日,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又召开了第一次专家组会议。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谢非同志提出:“广东实现现代化,要实现梯度推进战略,珠江三角洲要走在前面”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之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有关地区雷厉风行,密锣紧鼓,全面开展并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工作。1994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谢非书记首先向领导小组提出规划与协调两大任务。其次,他讲了省领导确定以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高丽同志为组长,省直单位和珠三角各市领导为小组成员的安排,小组下设由省计委主任林树森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移与广东的经济发展□文丁培强技术转移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能否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互相依赖的程度愈来愈大,经济贸易、技术贸易额不断增长。本文拟着重从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珠三角和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华 《南方经济》2002,1(8):13-1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发展路径,这是由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的。广东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就其总体来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速度缓慢,因而拉大了与珠三角的差距。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不是要求山区移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路径,而是迅速推进农业的两个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珠三角与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珠三角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工业基地,其生产规模已超过美国东岸及欧洲,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群辐射力逐渐增加。深圳以无与伦比的“深圳速度”缔造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带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目前,广东全省的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其中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达到了72%,催生了一大片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增长极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分析工具,对研究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把江门建成珠三角经济区西部大商埠覃柳琴珠江三角洲要成为广东首先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经济区,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个新的跨世纪的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缘,如何搞好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对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和腾飞关系重大。江门...  相似文献   

12.
郭楚 《珠江经济》2004,(4):10-15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无与伦比的“珠三角速度”缔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带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丽 《特区经济》2006,(11):67-69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沟通沿海与内陆的结合部.肇庆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但与相邻的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相比,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多项经济指标均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与相邻的佛山相比,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出现了垂直落差,是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晓琼 《现代乡镇》2006,(11):84-87
近20年来,珠三角的繁荣发展与粤北、东西两翼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典型地反映了广东经济发展的地区级差和不平衡性。珠三角与粤北、东西两翼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没有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广东就无法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小康,无法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十一五”期问广东尤其迫切需要加快落后地区发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州西岸地区是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的重要联结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岸地区,存在着经济增长极辐射力弱、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等给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西岸地区要发挥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促进西岸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改革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要实现"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的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认识并把握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趋势及其对广州产生的影响,对于合理调整广州产业的结构,实现广东、广州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1、经济持续高增长。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1978年珠江三角洲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63.88亿  相似文献   

18.
我省正在筹建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是继建立了三个经济特区,并对加速开发海南作出战略部署之后,广东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协作和联合,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将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这不仅对加快本区的繁荣,而且对促进和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使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有正确的方向,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拟就珠江三角洲经济优势的若干新特点、发  相似文献   

19.
张紧跟 《珠江经济》2007,190(6):20-2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群雄并起。199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始规划珠三角经济区时,其城市群发展模式已然成型,各城市崛起的原因与动力各有不同、城市间缺乏内在的紧密经济联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在这种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规划纲要中曾多次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解决当前的重大经济问题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工作都不容小觑。我们需要做的是紧扣中国当代国情,贴近经济情况实际表现,力求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以及平衡区域间的差距使其协调发展,城市化的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