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峰 《经济论坛》2006,(14):80-81
当中国由市场经济进入到资本经济时期以后,企业的融资手段将更多地取决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资本市场格局,加上国内股市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低迷状况,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在境内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而海外市场相对成熟。民营企业是否到海外上市,取决于以下条件:企业是否急需资金及取得上市地位;企业是否需要外汇资金;企业是否有意拓展外汇市场;是否有意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盟;公司是否增长快速需要不断从二级市场配股集资;是否希望尽快实施股权计划以吸引人才;是否有意引进…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高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天堂。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为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大约35%的上市企业来自海外。截止到2005年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15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占231家海外上市公司的68%,可见中国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海外公司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在从海外资本市场获取巨额资本满载而归的同时,也为各大海外资本市场创造了神话,书写了辉煌。在这个美丽的光环笼罩下,不少中国企业以为赴海外上市简单得如同提款机上取钱,殊不知,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上市,更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上市。海外上市的美丽诱惑近在眼前,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商业银行香港上市公司的建立与发展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发展战略引导下,依托香港国际资本市场,积极进行了在港机构的资本重组,主板上市和并购上市银行的资本运作,构建了我国银行仅有的两家海外上市公司-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内地企业,到2007年底,一共有近500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上市。  相似文献   

6.
王锦 《经济经纬》2002,(4):79-80,83
国际资本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发行制度-审批制和注册制,二者优劣互见。考察海外风险资本市场特别是NASDAQ市场发行上市制度,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发行制度以注册制为主,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与权利,上市标准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经济交流日趋频繁,我国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纷纷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其中不乏成绩斐然者,但也有许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其失利的原因并不在于资本或技术,而是由于这些企业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时,忽视了文化因素对其营销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愈演愈烈。然而,海外上市过程充满着风险与挑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深入了解其意义和现状,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并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提供重用依据。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姜煜 《财经文摘》2010,(7):90-91
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令世界瞩目,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目的多为提高国际知名度、更好地融资、利用上市地的技术、资源和客户等。在众多上市地点中,德国近期成为了许多中国公司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互联网企业是海外上市的急先锋,海外上市使中国网络企业受到了全球资本的热捧,钱已经不再是问题,问题是,有了钱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黄彭 《经济咨询》2006,(5):40-41
一、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原始动机和预期效益 我们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股权融资比起国内来说要难的多。一般的海外资本市场都要求证券发行方有良好的会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程序,此外在定价上还要大打折扣。所以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无论在期前成本上还是期后收益上与国内融资相比都没有优势。那么中国企业积极的申请海外上市的原因何在呢?总体来说,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的动机主要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2.
500家中国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在早期资本匮乏的年代,海外上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完成了低成本融资.提高了竞争力。同时这种“曲线救国”的融资方式也完善了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海外上市热给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和谐因素开始逐步暴露。而其间所反映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曾在业界掀起激辩的海外上市问题也从简单的价值判断走向更具理性的路径思考中来。  相似文献   

13.
海外上市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可谓是饱蘸浓彩的一笔。首先是2000年4月,被誉为“国企旗舰”的中国石油艰难出海,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6月21、22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及香港成功上市,共融资64.31亿美元,创下中国公司海外融资数额的纪录;2000年10月19日,中国石化在香港、伦敦、纽约成功上市,融募资金34.6亿美元;2000年10月底,中国移动在继去年收购三省移动资产后更为大手笔地收购,将国内包括京、津、沪在内7省市的移动业务尽数收其麾下,总收购价值328.4亿美元,筹集资金75.5亿美元,如此筹资规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罕有其匹。中石油、联通、中石化、中移动的连番上市,共筹集资金200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14,(10):74-90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而香港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对投资有大中华地区业务之公司特别感兴趣。在不久的未来,内地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云集香港这个"本土国际市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各类企业。故拥有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业务的企业大都选择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而来港上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海外上市融资下资本成本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对海外上市融资之于资本成本影响机制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了剖析.文章认为,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借助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约束,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水平、降低投资人对公司的风险补偿要求、促进股票的合理定价,从而有利于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4月18日,由清科集团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内地共有9家企业在境外各市场上市,融资金额为34.41亿美元,上市数量同比减少35.7%.早在3月下旬,恒大地产在香港联交所招股失败,宣布中止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中国企业推迟或取消了海外IPO计划,宁愿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  相似文献   

17.
刘鹏 《资本市场》2004,(12):36-38
<正>2004年,中国本土企业再次掀起海外上市潮。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香港地区上市的公司有100多家;在新加坡上市的有30 多家;在美国上市的有60多家。全球关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中国无疑是最抢眼的目标,“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像一个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陆乐 《经贸实践》2007,(5):35-36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国内。这在一方面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但在另一方面,国际资本试图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并购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这也使人们不禁增添了几分危机感和警惕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国内上市企业利用境外证券市场能力提高背景下,加强对我国企业境内外双重上市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燕  陈晓宇 《经济论坛》2005,(21):118-120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热点,受到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目前民企海外上市的情况看,选择香港市场居多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尽管美国和新加坡也是民企海外上市的两个主要上市目的地,但从规模上与香港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选择了在香港上市的境内民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