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圈的迅速发展提出了公共管理变革的诉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都市圈治理水平的需要和地方官员追求政绩的需要这三个方面。区域公共管理创新需要从法理与制度、管理与技术两个层面展开,具体来讲,就是要明确地方政府在都市圈发展中的角色,妥善处理都市圈内的府际关系,建立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实行都市圈内公共政策一体化,引入多元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经济地理现象。区域内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利好的政策、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聚集的企业生态,其一体化进程越高对地方经济发展越有利,同时也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文章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这个角度来研究,希望通过政府的创新以及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为例辩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金融的关系,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和金融效率起着基础性的制约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在规模上制约着地方金融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地方金融的融资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可能形成的金融剩余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从经济生活中游离出来的金融剩余数量也会越多,融资需求也会比较旺盛.而地方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为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区建设的治理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布局与发展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者的地方政府不应当片面地认为建设经济区就是争夺投资,争取中央政府的扶持,而应当侧重于自身治理能力的建设和完善,明确政府能力的本质和核心及主要展现方式,找准定位,以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本地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今地方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是市场用人机制在推动地方高校教育的战略转移,需要地方高校紧密与区域经济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区域教育和科研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达到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双赢的共同发展目标。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府治理能力视角,考察了2010年到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与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呈现出先抑制后膨胀的“U”型关联,政府治理能力在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负向调节作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与数字化协同大幅抑制地方政府规模膨胀;(2)我国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存在三个明显的门限值,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扩大政府规模的上升区间,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数字经济有效缩小地方政府规模的下降区间;(3)我国省际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想要持续推进高效精简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除有效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之外,还需与分权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城镇化进程相适配。  相似文献   

7.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尤其应当重视各级政府在该区域治理机制架构中的地位。协调不同法域、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地方政府之间的治理权,是推进该城市群协调发展,并率先推进实现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基础和保障。就该区域而言,政府治理权的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根据中央顶层设计的区域布局,推动地方政府转换行使治理权的视阈,合理安排不同地方政府治理权,并建立权力协作机制;由此机制出发,协调区域内各地方的发展方向,深化彼此之间利益共生关系;最后,与利益共享对应,还应当配合财政供给改革,实现区域治理责任的成本共担。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文章首先研究了两组概念:需求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ESP、EOP与高职英语教学,是为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英语教学、高职EOP校本课程开发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政府、企业、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协同开发EOP校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高职英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将来职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更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广西地方高校应转变观念,增强区域意识,办学定位要以面向东盟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旨;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背景下,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的生产力;要制定前瞻性的规划和激励政策,统一认识,切实构建有利于促进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新常态下,大连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加大,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如何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比较优势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备受推崇,但随着国际产业格局变化,其局限性开始逐步显现.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摒弃了比较优势论,倡导建立国家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钻石理论”,结合大连实际,提出了通过打造“钻石体系”以提升大连城市竞争优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智 《大众商务》2022,(10):197-199
促进区域品牌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这也是区域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 之路。因此这就需要加强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分析工作,这样才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而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将对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初开始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3个区域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范围涵盖了我国大部分省区,其内容融汇了国际"新区域主义"关于区域功能整合、区域网络化治理、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制度创新等理念.从理论的高度破解国家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与动机,探讨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关系,正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新古典主义的趋同假说、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反映了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演变的基本脉络。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主要遵循两条路线:一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同";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异"。但不论是"趋同"假说还是"趋异"假说,它们都不能成为分析后发展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海西区地方区域品牌的关键在于培育海西区区域产业优势。因此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建立海西区地方区域品牌推广部门,依托区域特质推广海西区资源技术依赖型区域品牌,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型区域品牌,不断提升海西区地方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的理论,在区域经济极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区域物流规划的实践,提出了当前在处理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应着重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等行为是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职能演变使得地方政府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力与手段,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将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事业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科学测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是完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治理结构、实现地区间公共事业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构建地方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和聚类分析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绩效的区域差距,以及造成这些差距背后的治理因素,提出了实现公共事业供给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区域治理理论从国际政治、区域经济和行政管理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在地化的双重趋势下,区域治理的实践也迅速发展,表现各异。在国外跨行政区域治理层面有日本的广域行政、英国跨域治理改革、美国的特别区制度;在治理框架层面有OECD的"功能区域"治理和欧盟治理框架。中国的区域治理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加强府际协调,形成府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课题.东北区域市场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东北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领域和范围,探讨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东北区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地方政府促进企业集群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在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