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权利的角度看,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为农民权利的缺失,赋权于农民、实行权利反哺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当前,权利反哺的重点包括赋予农民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权利、自由迁移和自由择业的权利、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享有平等公共服务的权利和成立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社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权利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意愿表象,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不断的冲突.在西方的现代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法治国家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权利的绝对化带来的恶果。鉴于此,学界相应的推出了权利相对化的理论。那么,是否相对的权利就能够化解权利的绝对化带来的社会中“孤立人格”、“冷漠的人际关系”与因个人绝对权利的强调带来的社会纷争不断的矛盾呢?在中国社会维度内权利的冲突的原因是否与西方国家的权利冲突的原因一致呢?  相似文献   

3.
农民权利配置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本文力图明晰农民收入增长中权利配置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找到解决对策。本文首先对农民权利配置与农民收入关系做了理论及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实证分析了1994-2011年农民权利配置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以来,国家配置为主的配置方式,与国家支农支出、农地流转比例、农用机械总动力有关的权利配置和其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系数的匹配不当,收益权配置为主的配置偏好共同导致农民权利配置效率偏低,影响到农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本文建议控制直接补贴规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适度控制农地流转的比例及速度,引导农民开设家庭农场,扶持专业化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民权利配置效率,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我国许多地方不切实际地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速度,盲目兴办开发区,大学城,游乐场所等,使得原本就不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更加残缺,而且政府在征地的过程中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补偿标准过低且不完全到位,不妥善安排失去土地的农民等问题相当的严重,且近几年此类情况日益严重,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权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法律现象,并广泛地存在于法治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域外权利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然而中国法学界对此较少探讨。权利冲突中的"权利"必须是法定权利,其产生的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具有法律依据的权利。解决权利冲突现象的路径是必须坚持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原则和具体案例的利益/价值衡量原则。  相似文献   

7.
凌瑾 《时代经贸》2012,(20):42-42,44
近年来,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已成为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环节。《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第一次明确列举了纳税人拥有的14项权利与10项义务,也把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目前纳税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管理中学生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杰 《经济师》2007,(8):105-106
从大学生权利理念的发展入手,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权利观念,着重从制度角度上为大学生权利保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发展,权利类型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民事权利体系的传统构建受到挑战.本文从权利类型化角度出发,提出民事权利体系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农民经济权利的宪法地位与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各项权利,特别是农民经济权利,有着宪法法律地位,有着社会基础薄弱、自保能力低下、现实条件较差和救济制度不足的基本特点,有着财产权、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这些基本内容。只有对农民经济权利实行宪法与行政法双层保护,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金芳 《当代经济》2009,(16):44-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供消费的物品越来越多,消费权利快速扩张,过度的、不当的消费危及到了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有必要对消费权利作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吕文飞 《经济问题》2023,(12):20-27
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特殊的空间场域,其不断革新迭代的特质使得空间主体间易发生利益冲突。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以人为核心的特质,城中村的发展再次成为焦点,村民的空间权利保护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城中村村民空间权利是指村民在乡村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乡村形态的空间场域中所拥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总和。作为空间治理主体,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存在着政治权利形式化、经济权利模糊化、社会权利独立化等问题,多维空间权利相互博弈,导致空间权益的正义诉求同现实存在着张力。要保护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健全空间正义的公权力制度是保障其空间政治权利的前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维护其空间经济权利的基础,增强差异性群体的发展能力是其享有平等空间社会权利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法律制度基本建立,但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驰名商标法律制度尤其是管理制度暴露出许多缺陷,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驰名商标动态管理制度、第三方权利保护制度、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衔接制度、驰名商标权利限制制度以及驰名商标认定后保护期限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闫旭 《新经济》2021,(2):42-46
仲裁实践中,最惠国待遇条款在争端解决程序以及实体待遇方面过度扩张适用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投资法的碎片化及其正当性危机,同时侵蚀东道国的正当规制权和公共政策空间.对此,从缔约角度而言,应当通过纳入例外和限制性措施来明确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从仲裁实践角度,应当通过严格的条约解释对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进行限制性认定.中国在...  相似文献   

17.
张海涛 《经济论坛》2006,(8):133-134
一、纳税人权利概念的界定及特征(一)纳税人权利的概念关于纳税人权利,学界的表述不尽一致。有的认为,纳税人权利即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是指纳税人享有以宪法为基础,仅在税款的征收与使用符合宪法规定的原则的条件下,才具有承担纳税义务的权利。有的学者认为,纳税人权利即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时应当得到的法律对其利益的确认、保障和尊重。有的学者认为,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可从四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它由法律所规定;二是它必须受到法律保护;三是它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相联结;四是它与义务密切联系。还有的学者认为,纳税人权利,可以从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1994年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联邦制理论和分税制经验的基础上,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和壮大.然而,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之中,仍然存在许多制度与利益的冲突,如何实现权利与管理的均衡是我们一直需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从儿童权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指出了保护流动儿童权利的重要性。一些流入地政府也从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城市等角度,提出了变对流动人口的单纯管理为“管理与服务并重,注重搞好服务。”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基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在我国各地开展了保护流动儿童权利的国际项目。我国的群团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工会、老龄委、关工委等也积极开展针对城市贫困流动儿童的救助活动。虽然流动儿童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极大热情,并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焦点,但影响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并未因此而有显著改变,他们仍然以一种“边缘人”的状态在城市中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