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性的假设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外二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对人性的假设远比我们中国人来得悲观。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认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人的本性,道德秩序不足以约束人们的恶性行为,故主张法治,以严格的法律管制人们的行为。但法治的前提是必须把人们的权利界定得很清楚,并且人们在行使法治时要有权力的制衡。否则,法律条文廉洁没有依据,并且权力若无制衡,有了法律也不会有法治。西方人对权利界定和对权力制衡的需要与兴趣就是来自他们对人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权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是转轨国家体制摩擦一大产物,导致出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缺陷模式”,并进一步深化为“政府俘获”.本文主要以俄东欧转型国家为研究对象,由转轨国家“权力问题”的争论开始,具体分析了“权力资本”产生的背景与形成机制.主张通过公民自由、维权社团等法治制衡方式,破除权力与资本联合的基础,消减制度性腐败.  相似文献   

3.
正1.坚持权力制衡原则,合理配置预算权。目前预算权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完善预算制度的重中之重。可以考虑按照权力制衡原则,设置权责明晰、相互制衡、相互合作的预算管理机构体制。可以说,权力和责任明晰了,权力配置合理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现代预算制度是在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法治性、政治性、公共性和民主性等基本特征,这使得预算权的配置涉及立法、行政和司法各大机构。因此,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被视为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追求公平正义,就必然要涉及权力制衡,因为权力没有制衡就会导致人治和专权,当然就谈不上公平正义了。古代中国就有相生相克的“五行之说”。所谓相生相克其实就是一个制衡体,而我们所设想的权力制衡也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制衡的机制。运用这种理论,文章分别从立法权的制衡、司法权的制衡、政党权的制衡、私权的制衡等四个方面对权力的制衡内容、方式、效果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法治理念中,私权利是公权力的基础,国家的公权力来源于公民对其私权利的让渡.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方能休止.”公权力形成后往往会产生异化,公权力的异化往往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而社会监督作为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一种有效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监督是由国家机关以外的政治或者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法治进程中公权力处于强势和支配地位,而私权利则处于弱小和被支配地位。为了防止公权力侵害私权利,我们要对公权力与私权利进行合理定位,必须遵循权力法定、权力制约、权力制衡、惩罚法定四个法定原则。只有这样,公权力与私权利才能处于均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制衡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世飞 《经济师》2005,(8):117-118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最大特点是“一股独大”。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控制了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权、董事会经营权、经理层管理权和监事会的监督权等权力。现实郑重地告诉我们:如果不对公司大股东的权力加以约束和监督,他们将有可能以法律所预想不到的方式不当地行使法律以正当目的赋予他们的权力,使公司成为违背公平与正义的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制度来有效制衡和约束大股东的权力,限制大股东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8.
加强权力运作中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制衡、依法治权、党的领导的原则。加强权力运作中的制约,必须建立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完善对权力运作过程的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交通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行政法治水准。确立交通行政执法基本原则对于指导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确立交通行政执法基本原则时,应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和宪政精神,应向社会效益一方倾斜,应体现行政权力的有限性,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决策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莹 《经济师》2007,(2):11-11,13
赋予社会公众一定的监督权力,提供其行使监督权的良好环境与条件,包括法律环境与物质条件,改善监督的效果。合理运用外部监督资源,营造良好的外部约束环境,提高监督绩效,加强监督激励机制建设,健全监督制衡机制,以权制权,“三权”分离,即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关,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独立监督为主,其他监督为辅,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体系最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美国预算决策的基本原则。分权是为了防止权力滥用,以"三权分立"为基础,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的收入支出及预算过程得以约束并互相制衡。鉴于此,中国应针对预算管理法治化方面的不足,积极建立起防止预算权力滥用的分离制衡机制,确保公共资金的效率运营,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相关法律制度,明晰各级政府收入支出责任。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分配的法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成 《经济学家》2006,(2):121-124
一、农村社会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工作上已形成了政策治理的惯性依赖。农村多项改革的启动和深化,主要依靠政策来推动,而法治理念则多有缺失。如果不把“三农”问题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农村社会分配关系法律调整的积极作用1.以法制约权力。农村社会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就是要将国家与农民之间以权力和权利的分权与制约为表现的分配关系纳入法制轨道,科学地界定权力的范围边界,有效维护权利的独立品格,使其不受侵犯,从而使作为资源制度化分配机制的农民的分配权利能依法实现。马克思曾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稳定的行政监督机制,但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监督效能远未达到预期.本文从如何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的角度,分析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的实质是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约束.由于政体不同,西方某些国家的行政权利制约是通过分权制衡原则实现的.在我国,必须依照国家政体和国情的特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监督体系中,行政监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行政复议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部,为依法行政而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特别是加入WTO后,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的要求更加迫切.本文仅以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复议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履行审计机关的举证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财税关系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合理分权和保持权力间的相互制衡是法治国家财税关系的首要特征。文章旨在分析联邦德国如何在财税关系中运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实现各项权力在联邦政府内部的横向制衡和联邦、州与地方三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制衡。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一套完整的转移支付与财政平衡制度对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保证了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实现了区域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基于权力制衡的原理构筑框架的,通过组织权力的制衡与牵制以规范权力配置及其行使,但对于权力制衡系统背后所蕴涵的信息机理和信息权保障却很少研究,以致现实中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基础和传导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深入运用,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因而现代内部控制的治理逻辑必须从基于权力制衡观的视角向基于信息观的视角转变,重视信息作为控制的载体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又以保障人权为基础与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继2004修宪后第一部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基本原则的法律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它顺应时代潮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蕴涵了深厚的人性化理念。现就人权保障原则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体现,做如下的浅论。  相似文献   

18.
一、“入世”使政府职能受到挑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法律意义是中国政府“入世”,政府是“入世”的主体,也是享受权力与履行义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因为,从WTO的六项基本法律原则来看:公平贸易原则、关税减让原则、透明度原则、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非歧视性贸易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条条都主要是以调整成员国政府的职能职责为对象确定的原则,绝大多数都与政府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9.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20.
私法与公法的二元划分,其最基本的价值论意义就在于揭示了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二者之间的法治状态。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进路,为公法和私法的界分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现代法治理念之下,私法自由和国家强制的划定,都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人们的自由领域应当获得优先确认,若要对该领域施加强制,则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予以正当化论证之后才能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