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3年,河南项城县(现为项城市)两家难以为继的生产味精的小厂合并,成立了周口味精厂,李怀清出任厂长。当时的味精产量是400吨。十几年后的今天,以周口地区味精厂为核心企业的河南莲花味精企业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年产味精12万吨,单厂产量世界第一,总产量世界第二,“莲花”味精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0%以上。据北京名牌资产事务所公布的评估结果,“莲花”品牌价值高达17.6亿元人民币。集团已跃升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列,拥有职工1.5万人,总产总额25亿元,产值、利税连年稳居食品行业状元。同时,与味精生产相关的配套产业已形成,并开始审慎地向多角化经营方向迈进。今天的项城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味精城”,李怀清也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味精王”。  相似文献   

2.
曾阅一刊物获悉,冠以“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的沈丘假药案被曝光后,有些省市医药商店亮出了“周口地区药免谈业务”的警示牌。甚至于这个地区诸多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如:走俏的“莲花牌”味精、香飘世界的佳酿宋河酒、周口皮革制品等也受到“株连”。 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制售假  相似文献   

3.
朱曦  马岭 《东方企业家》2007,(11):32-33
想到手机行业,大家都下意识地想起那几个叫得响的国际名牌,但是就在这个竞争惨烈的市场里,宇龙酷派“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夏赏绿荷池,是暑天一大快事。莲花,俗称荷花,又有水芝、水芸、菡萏、芙蓉等雅称,我国种植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莲花,夏季的使者,纯洁的象征。北宋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唐代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时珍的“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孟浩然的“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等,都把莲花比作洁净清白,高尚美好的象征。认为  相似文献   

5.
开关、插座等电器附件,在常人眼中只能算是“小产品”。小产品难做大文章,可是杭州鸿雁电器公司却响亮地提出了“小产品,大市场,围绕品牌做文章”的名牌战略,并按照自己的名牌观,走出了一条适合本行业特点的名牌之路,使“鸿雁”成为我国电气行业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6.
近日阅一刊物获悉,由于冠以“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的沈丘假药案曝光后,使这个地区诸多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如:走俏的“莲花牌”味精,香飘世界的佳酿宋河酒,周口皮革制品等受到株连。有的省、市医药商店,甚至亮出了“周口地区药品免谈业务”的招牌。 一个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制售假药案给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作用是令人痛心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名牌战略的推进下,企业重视品牌经营,倾注全力争创中国名牌和省名牌,这对促进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优化资源的利用,对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年前首次开展中国名牌评价时,全国只有几十家企业的几十种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而今年已经发展到了几百家企业、几百种“中国名牌”产品!这些企业在获得“名牌”称号以后,是否可以认为“到顶”了呢?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8.
9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6年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一些名牌企业纷纷打电话向主管部门反映:不少个人或单位或中介组以主管部门领导和机关的名义,采取召开创名牌座谈会、名牌访谈录、名牌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软磨硬缠要求名牌企业捐资赞助参与活动,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某主管部门郑重声明:这种冒充主管部门领导和机关的名义,巧立名目,骗取名牌企业钱财的伎俩属于一种诈骗行为。同时,也发出呼吁:“莫把名牌企业当成‘唐僧肉’,谁都想吃它一口。”  相似文献   

9.
和风 《上海质量》2008,(1):51-55
2007年最后一天的《解放日报》,引人注目地公示了“2007年度上海名牌推荐名单”。尤其是第一部分“上海名牌服务”名单中,有“恒隆”、“乐趣”、“时空之旅”等新潮时尚的新品牌,也有“华氏”、“杏花楼”、“红房子”等历久弥新的老品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华老字号“红房子西菜馆”。  相似文献   

10.
陈彦民 《企业研究》2000,(10):28-2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名牌的优势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优势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有的名牌仅仅持续了十几年,有的甚至是二、三年就像流星一样闪过。翻开世界名牌的发展史,一些世界名牌之所以能够稳居名牌的宝座是因为这些名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以“第一”和“唯一”的形象引导着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在产品质量、服务、科技、文化、产业规模、员工素质、宣传等方面,体现出一种“不可取代性”,显示出名牌的威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加快,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名牌产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  相似文献   

11.
一、用象征经济发展脂标的四个箭头图案,组合汉字“中国名牌”的“名”和“品评名牌”的“品”字,简洁、形象、直观地表达了“品评中国名牌”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宗旨。 二、四个箭头还是四个向上腾飞的阿拉伯数字“1”字,形象、生动、丰富地象征着中国名牌评价的四个第—的品质标准:四大评价指标,四大核心理念和“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四项评价原则。 三、标志中的一大四小五颗五角星象征着新世纪的“中国名牌”脱颖而出,并带动中国企业不断创新、争创名牌的含义。五颗五角星正好吻…  相似文献   

12.
名牌,在全世界都是热门话题。我国自1993年开始推进名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热”,也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但是,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名牌热”中有许多不足。1.名牌的评价尚处在无序状态尽管一些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从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出发,严肃的对待名牌的评价,但从总体看,偌大的中国,对名牌的评价活动需要规范。一是太滥。现在,从事这项活动的组织五花八门,有不少组织和个人,大都打着“评价委员会”、“评价中心”等旗号,其至冒充与某些主管部门合作,向企业发信,声称本组织如何具有权威,要求企业交款领…  相似文献   

13.
张涌  继业 《价值工程》1995,(3):47-47
扬名无需“洋名”文/张涌图/继业名牌出效益,名牌是无形的财富;产品打开销路,占领市场要靠过得硬的品牌,这一点已为大家所认识。于是乎一股“创名牌”、“评名牌”热在中华大地上掀起。许多企业不惜花费巨资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刊登广告,扩大其产品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名牌是经济实力的象征,是 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 志,名牌体现了质量、体现了效 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 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全国各省 市实施名牌战略如火如荼,山东、 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都把创名 牌产品作为振兴经济的头等大 事,并已创造出了“春兰”、“长 虹”、“美菱”、“海尔”等一大批名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名牌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化、艺术、教育、科学等。“名牌”是优质商品的标志。从字面上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文化和名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文化可以带动名牌的发展,相反,名牌也可以反作用于文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本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给太平公主的情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一家江苏的乡镇企业独具慧眼,巧借这首诗的影响,创立了享誉国内外的“红豆”服饰名牌。“红豆”借助文化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在百姓中的美誉度。不仅如此,“红豆…  相似文献   

16.
名牌再开发     
名牌产品都曾辉煌过,如何保持这种辉煌,关键是名牌的“再开发”。在企业界,大凡有成就有名望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过“再开发”,而且能转化成企业效益。美国宝洁公司一跃而为包装行业的位使者,就是由象牙名牌肥皂向象牙牌液皂、洗衣粉等系列产品延伸的结果。怪不得一位经济学家曾深耷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规模经营,而名牌的再开发,则是实现规模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名牌“再开发”,其基本内涵在于充分依托和发展名牌产品拥有的基础和潜力。具体地说,就是增强产品融入市场的可能性。其一,缩短新产品与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名牌的评价尚处于无序状态从总体看,偌大的中国,对名牌的评价活动需要规范。一是太滥。现在,从事这项活动的组织五花八门,大都打着“评价委员会”、“评价中心”等旗号,甚至冒充与某些主管部门合作,向企业发信,声称本组织如何具有权威性,要求企业交款领那些所谓“中国名牌”的牌子。二是多。实施名牌战略仅仅几年,我国竟评价出了数千个名牌产品,实在是多了一些。对一个国家来说,名牌毕竟是少数,都是名牌也就没有名牌。三是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要求严,有的无所谓要求,因而彼此不包容,缺少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我国由国家工商局认定了42件驰名商标,这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中国名牌”。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牌子只是“国家级”。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工业前500强,与“可口可乐”、“索尼”、“奔驰”等世界名牌相比,我国的名牌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小议名牌     
当今是个追逐名牌的时代。消费者追逐名牌是由于名牌满足了物资(使用)和精神(享受或称娱悦)两大需要;厂家追逐名牌则是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利润。正是基于这个因素,许多国家制订出“名牌战略”,众多企业实施起了“名牌工程”。  相似文献   

20.
名牌无疑会给其拥有者带来滚滚财源。然而,创名牌难,守名牌也难。中外企业发展史上,许多著名品牌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却了往日的声誉,企业甚至从此一密不振。导致名牌败走“麦城”的原因,有些来自外部环境,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自身因素。一忌宣传失度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放弃宣传。有些企业在创牌之初不惜巨资大做广告宣传,一旦“成名”往往“见好就收”,认为没有必要再花冤枉钱了。殊不知,宣传对公众消费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一旦停止宣传,消费者就会猜测这种品牌可能出了什么问题,消费兴趣就会逐渐它移。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历经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