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党三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和人才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人才的本质、价值、识别、培养、选拔、使用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人才思想和人才观。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人才思想和人才观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及三代领导人人才观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以及人才问题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了党的这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思想,在新形势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把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人民内部矛盾新的变化与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形式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这是邓小平认识与对待历史的独特视角与着眼点。文章在分析邓小平“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的历史研究观的基础上,揭示与论述了邓小平从历史的总结与对比出发考察当代问题、治国治政的现代决策实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有着共同人世利益观。体现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应取得最大的民主。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实为新时期党的工作指南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化观的主要内容是,既要弘扬中国传统化的优秀特质,又要学习外国化先进东西,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化。其历史渊源有两个:一是对毛泽东化观的继承;二是基于对新时期化建设的认识,另外,邓小平化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义”“利”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道义论”和“功利论”两种不同的经济伦理观。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中,毛泽东的经济伦理观蕴藏着浓厚的道义色彩,而邓小平的经济伦理观则更突出地表现出功利务实倾向。注重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坚持强国富民为本、主张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充分肯定个体价值的地位,强调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主张用效果检验动机等都是其功利务实倾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化动力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的文化思想中。其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推动力量;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知识分子是实现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民族精神是整合各种积极因素的主要力量;科教兴国是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的文化动力观是思想、信仰和科技文化等的有机综合。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才的地位与作用、人才培养标准、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人才选拔、人才使用和创造人才辈出环境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