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仙子 《银行家》2011,(8):118-121
信贷资金是地方经济生存和发展的"血液",资金量不足,必然导致经济严重"贫血",进而抑制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延边州县域信贷资金不断流失,使县域金融呈现弱化趋势。为此,笔者就延边州县域信贷资金外流渠道、流出原因及影响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提出县域信贷资金回流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加大,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如何更好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方面需要新的视角和站位。本文针对福建实际,从银行信贷资金要促进总量合理均衡、银行信贷资金要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转型和调整、银行信贷资金要进一步投向实体经济、银行信贷资金要切实服务小微企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要加大投入"三农"领域、银行信贷资金要认真处理好与担保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信贷资金要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七个方面,对当前货币信贷工作亟需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银行信贷资金流失的成因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流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总体上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社会信用基础薄,银行信贷资金处在流失的危险中。贷款的最鲜明特征就是有偿性,然而,银行贷款却由于大量贷款对象对蕴含着最古老的常识——"有借有还"的蔑视,信用二字成为美丽的传说,于是信贷资金的流失就毫不奇怪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大一统的银行制度下的贷款供给制使信贷资金流失具有"先天"性。长期以来,由于发展经济的原始冲动,在企业缺乏准备、缺乏内在动因、缺乏初始资本的情况下,往往由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命令银行  相似文献   

4.
近期,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选择辖内存贷比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的大悟县、孝昌县和云梦县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与辖内存贷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的汉川市以及省内宜都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欠发达县域信贷资金回流难与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大有反差,欠发达县域信贷资金外流多与"三农"对信贷资金需求大有反差,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求有反差,这"三个反差"的存在,凸现出尽早尽快探索构建欠发达县域信贷资金回流体制机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不够规范,尤其是在信贷资金投放方面存在一定偏差。资金迷"向"。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将信贷资金投向股市,在其对外宣传的广告中赫然打出了"我出钱,您炒股"的口号;还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向煤焦、钢铁、建材、医药、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合理引导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有力推进了"三农"发展。该县强化金融机构服务意识,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国有银行加大对可供商业开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  相似文献   

7.
一、以贷转息的危害一、以贷转息违背了信贷资金的运行规律。信贷资金的运动与其它经济活动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其内容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信用中介机构——主体是以银行为出发点和归流点的货币资金借贷,以偿还和收取利息为条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价值运动,其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二重支付、二重回流"。而以贷款转息的新增贷款没有进入和完成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核心内容是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基础,实行信贷资金和贷款规模的"双向控制"。作为一种立足我国实际,适应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特点过渡性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交替时期,它缓冲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震荡,对宏观经济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有效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但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现行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资金、计划、项目相脱节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亟需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本文结合农业银行的实际,拟就此作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三农"经济信贷资金需求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但总体满足率偏低;而与此同时,涉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却呈刚性增长,农村信贷资金综合运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当前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3月13日、3月14日,随着建行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一师、农十师和农三师小城镇建设11000万元信贷资金陆续到位,建行新疆区分行在古尔帮通古特沙漠边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辽阔的绿洲之上,吹响了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集结号"。抓住机遇,抢占"掘金"先机"除了上述1.1亿元专项资金之外,近日,建行新疆区分行还有2亿元信贷资金也将很快陆续到位,用于助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县域信贷资金严重短缺,远不能满足需求,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云南省寻甸县近几年来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三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数量进行预测,分别从政府、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共同促使农村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农户等市场各方形成良好的信贷合作关系,尽力满足"三农"快速发展的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群华  殷成国 《海南金融》2007,(10):52-54,57
自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行情一路看涨,沪深指数迅速攀升,两市市值超18万亿元,超过了储蓄总额,受当前"瞎购股票瞎赚钱,钱进股市就赚钱"的异常现象刺激,信贷资金是否以及如何进入股市也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深入了解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途径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笔者以一地级市为例,深入全面调查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情况,基本掌握了本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规模及途径,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使地震灾区惨遭重创,为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保障民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基础设施重建、企业灾后重建、农房重建、灾后民生领域等信贷支持力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风险逐步显现。本文指出了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风险的若干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越 《甘肃金融》2016,(11):4-7
文章分析了"三农"发展及金融支持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农户自主获取信贷资金较难、金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还不深入、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有待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直接为"三农"服务、有效解决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因有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介入,使得上虞经济发展进程至少提前3年,多则提前了5年".这是一位资深商业银行基层支行的行长,对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上虞所发挥作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对金融改革的阻碍 1985年改革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并规定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实行"合理供给、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贷款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将中央银行贷款分为两类:年度性贷款(计划内再贷款)和短期性贷款(临时性再贷款)。年度性贷款指标经年初综合平衡后,由人民银行总行分配给各专业银行总行,专业银行总行根据核定给的年度性贷款指标和各省区的信贷收支计划,将年度性贷款指标切块给各省区专业银行,并通过人民银行总行下达贷款额度,通知所在地人民银行据以对专业银行办理计划内贷款。年度性贷款指标一经下达,专业银行上级行一般不再调减指标,人民银行也不能在不同专业银行之间调剂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一、构建普通高校信贷资金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普通高校信贷资金利用效率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构建普通高校信贷资金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可以系统地对高校信贷资金利用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找出信贷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高校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全面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使高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壮人实力,凝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85年以来,我国推行"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对于促进金融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矛盾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收支计划与资金缺口的矛盾。信贷收支计划的编制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既要切实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信贷投入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信贷资金供应的可能。但从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随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几经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978年以前的"统存统贷"管理体制;1979年至1984年的"差额包干"管理体制;1985年以来的"实贷实存"管理体制,并从1989年起在"实贷实存"的基础上把资金与规模分开,实行了"信贷规模和资金双向控制"管理体制。随着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作为宏观金融调控具体形式的信贷资金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如何构造?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经济金融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他们从实践感受出发,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发表了很有价值的意见,现选取部分来稿编辑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当前金融支持"三农"的供求关系,从信贷资金的供给、需求、外部环境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三农"的困难所在,就如何化解资金供求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