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成 《上海保险》2011,(1):36-38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为三支柱的保险监管体系。其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于提高偿付能力和规范中场行为来说,是保险公司的“内功修炼”,可为政府的外部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管理质量,从根本上维护被保险人利益。近些年,  相似文献   

2.
周丽 《上海保险》2018,(2):23-27
2005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将公司治理监管确立为保险监管的三大体系之一。紧接着,2006年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正式确立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保险业公司治理在制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近来多家中小保险公司出现公司治理缺陷导致偿付能力骤降的情况,保险业治理风险突出,这是由于保险业本身的特殊性和治理制度缺陷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保险监管新手笔——访江苏保监局局长谢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险分支机构绝对数量大,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倡导的“三支柱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实际上,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保险公司分类监管也是三支柱监管的综合运用。众所周知,所有监管措施的落实,都必须以信息真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稳定一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则是保险市场稳定、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此,监管机构一直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保险监管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保险监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保险监管创新的重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次贷危机后兴起的新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监管要基于微观组织的视角,具体到保险监管来说,就是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实现监管思路从传统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向动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素及可持续风险新三支柱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后,大量外国保险公司将会进入我国,外资的进入在充实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同时,也将促进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监管的日益完善。随着保险公司自律能力增强和市场秩序的好转,我国保险监管将由目前的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逐步向国际上通行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模式过渡。这就需要增设一套统计口径与偿付能力监管相适应的会计报表体系,以解决保险监管者与一般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不同的矛盾,并为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打好基础。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偿付能力监管1.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界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指…  相似文献   

6.
邓远春 《福建金融》2005,(12):44-46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一个重点。目前我国尚处在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公司行为及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目前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强制性与技术性规定,分析保险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应承担的监管任务以及如何进行“进取型”监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了以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建立了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并率先在金融行业建立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发现和解决了保险业前进道路中的苗头性问题,化解和控制了一些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  相似文献   

8.
张兰 《中国金融家》2010,(10):40-41
保险监管的改革,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最前沿的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期开展的金融稳定评估提出,"中国保险监管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历程"。毋庸置疑,保险监管从无到有,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的三支柱监管框架。2010年我国保险业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监管合力,且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治理: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保监会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引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建立了市场行为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公司治理监管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险公司自律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秩序的好转,我国保险监管将由目前的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逐步向国际上通行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模式过渡。这就要求增设与偿付能力监管相适应的会计报表体系,以解决保险监管者与一般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不同的矛盾,并为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打好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一般公认会计与监管会计的内容和差异,分析了我国保险会计现状,提出完善我国保险业监管会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