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都说,成都吉锐触摸电脑有限公司的两个创始人李海涛和钟德超是个完美的组合:李是做市场的,钟是搞研发的,两人搭档,完全"互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很多国外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近代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这个所谓"增长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人们都在探究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张辑  冯硕 《经济论坛》2007,(17):54-57
论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普遍认为出口能够拉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原理一般认为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支柱,或称"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追求重商主义"谬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统计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可证明中国的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增加和外汇储备扩张都不能说明中国在"追求重商主义".实质上,以消除贸易逆差为目标,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才是真正的"新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5.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需求效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2007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表明,福建省消费需求增速不断加快,但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要推动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基建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新风口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疫情发展仍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消费、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而传统基建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抓手来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8.
波普对科学哲学的贡献集中到一点,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前人虽有涉及但没有提得这样明确的问题,即他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序言里写道的:"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一直是也仍然是知识的增长问题.而研究知识的增长最好莫过于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我们称知识增长问题为"波普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出口被比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我国,近些年来,相对于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强劲增长,消费还是"三驾马车"中的"跛足".国家正致力于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大多数,但是农村消费市场却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又是拉动消费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从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出发,针对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人力资本理性配置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模型,得出结论:低人力资本者和高人力资本者都可能成为价值侵蚀者.只有个体将知识和人力次本更多地配置到价值创造的生产性领域时,才能在降低增长成本而实现个人财富"理性增长"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掠夺性激励制度"激发了人的"掠夺性侵蚀行为",如何纠正激励性制度偏差,降低价值侵蚀行为效率是实现成本节约基础上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 中国市场经济的时间积淀太短,历史的桎梏又太多,当前紧迫的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最缺的是技术能力,还是社会能力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20世纪初(1912年)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他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所引起的植物性增长,而是创新所引起的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 "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系改革以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1997年以后,甚至出现了税收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的"税收超常增长"现象.理论界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税收超常增长"会产生'效率损失',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我认为,虽然我国的确存在税收高速增长的现象,但称其为"超常增长",并引起大量经济学家的担忧,呼吁减税以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刘锋  聂天奇 《经济》2022,(1):75-77
展望2022年,经济发展形势复杂,面临较大风险与挑战,经济增长结构和增长速度或将"调速换挡",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具体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正向增长势态,前两季度在进出口强劲拉动下经济增长反弹强劲,在202...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2264.23亿元,比上年增长8.3%.这一增速"跑赢"了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2亿元,增长2.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0.95亿元,增长10.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均来自兰州市2016年度经济发展"成绩单".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策略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从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看,如果金融危机不能逼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即使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化解,也帮助有限.  相似文献   

17.
张浩良 《广东经济》2016,(10):28-32
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重点领域投资建设仍然是广东经济增长的"稳定器".针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社会资本准入难、财政投入难持续的困境,广东应当充分借鉴英国高度开放、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中的政策要点,合理把握政府在重点领域投融资政策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加快由投资管理向投融资管理转变,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长期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发展战略重点的北移,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带"被确定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GDP在10%以上的高比例增长.然而,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以至于政府拿出4万亿来刺激经济,并将2009年的经济目标定为"保8".  相似文献   

20.
《当代经济》2004,(6):5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提出,中国政府将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左右,并不意味着"硬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