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昭逸 《工业会计》2004,(11):64-65
作为一个基金投资者,在投资前需要思考三个渐进性的问题:一是目前的市场如何,是否适宜基金投资;二是该选什么样的基金;三是基金投资时机的把握。下面从这三个问题步步道来,希望能为个人投资者梳理出一个大体的基金投资思路。  相似文献   

2.
《工业会计》2005,(11):30-30
2004年之前,货币市场基金对国内么老百姓来说可能还很陌生,但就是在一两年中,这个在国际上简称MMF(Money Market Fund)的理财工具突然掀起了一股热潮。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基金总资产已超过1800亿元,占据了开放式基金总资产的半壁江山。这说明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开始运用货币市场基金这种现金管理工具了。  相似文献   

3.
《工业会计》2008,(9):30-30
股市的跌宕起伏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态度也日趋冷静。对很多2007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的各种市场风险都在自身投资经历中得到印证。无论对老基民还是新基民,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刘菲 《工业会计》2005,(4):42-43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13只货币市场基金,据悉,包括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公司在内的几家基金公司也在着手准备发行自己的货币市场基金。而近期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也确实备受关注,投资者对此产品具有强烈的了解意图,货币市场基金没有风险吗?在购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正常收益率大概是多少?记者带着投资者的众多问题,采访了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工业会计》2008,(5):44-45
根据对2007年已公布基金年报的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基金对市场运行的认知整体趋于谨慎。大部分基金提出了规避风险的谨慎和防御策略,并由于对信息的不同解读而对主流行业产生分歧,个人投资者有必要重视基金策略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沪深两市大盘宽幅震荡调整,货币市场基金所具有的低风险、收益稳定、流动性较强等特点,再次凸现出其独特的投资价值。但大多数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还比较陌生。本刊记者为此拜访了建信货币市场基金经理汪沛先生,为大家一解货币市场基金之惑。  相似文献   

7.
王君言 《工业会计》2006,(10):50-53
聪明且智慧的华夏民族素有对商品“侃价”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投资者发现基金市场上同时有1元和2元的基金在卖时,大多毫不犹豫走向那个看似物美价廉的便宜货,并且对高净值的老基金叫嚣:“太贵了,你看人家新基金多便宜,才1块钱.你应该再降点!”而已持有高净值基金的投资者往往采取股票投机的策略“赚钱走人”,连续的赎回导致不少绩优老基金演变成“一流的业绩,三流的规模”。基金公司在百般无奈之下,各出奇招应对患有“恐高症”的投资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涛 《工业会计》2008,(10):28-29
2008年9月16日,沪指2000点盘中击穿,创下21个月以来的新低,这样的市场和不断上涨的CPI,让投资者纸面上的财富瞬间缩水。面对黄金,期货和各种稳健投资风格的基金,投资者们更希望得到一种收益或许较低但本金绝对安全的投资品种。弱市中,哪里才是资金的避风港?资产该如何配置?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南方基金管理公司避险增值基金兼宝元债券基金经理蒋峰先生。  相似文献   

9.
一、2002年基金总体发展情况。2002年,基金业得到快速发展。统计显示,2002年有22只基金累计完成约570亿元首发或扩募,其中,新发行和扩募的封闭式基金有8只,总规模达123亿份基金单位;新发行开放式基金14只,总规模达447亿份基金单位。这一规模为前四年平均发展速度的2.5倍,并创造了5年来基金年募资额的最高纪录。截至2002年底,基金净值总额达到了1330亿元。目前,证券市场上已有54只封闭式基金和17只开放式基金。由于基金总体规模的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所占比例增加,对市场影响力也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私募,巴菲特和索罗斯共有的名字,似乎是投资天才的俱乐部。2006年,一些私募基金高达200%~300%的回报率,让中国公募基金也黯然失色。它们用骄人的业绩,不断提升的市场影响力,吸引了众多欲演绎财富神话的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传说中的高风险,高门槛,高收益,隐蔽的信息披露,又让投资者眼中的私募基金若隐若现,亦真亦幻。在中国尚未规范化的私募,就像荆棘丛中绽放的玫瑰,让有些人受过伤,也让很多想伸手摘花的投资者犹疑,踯躅,甚至退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会计》2007,(8):92-92
国家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赢利状况不断改善、股票市场行情止跌回升等,这些基本因素的良性促动,使得从2006年至今,中国基金市场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基金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社会公众对于基金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与市场大发展不相对称的是,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需要提高,基民们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方式等仍有待于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工业会计》2008,(8):71-71
理论上讲,投资者既可直接参与商品的现货、期货及上市公司的投资,也可通过投资集合理财产品,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等,间接投资商品市场。对于尚不熟悉商品投资的国人而言,请专业机构代为打理不失为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3.
海外私募基金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合法化。成熟的资本市场,理性的投资者,良好的信用、能力和监管。中国的私募基金要不要合法化?如果需要合法化,怎样对投资者有利?对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有利?再次有请巴曙松博士,为中国的私募之路把脉、探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童话 《工业会计》2008,(4):43-43
2008年3月,上证综指在8个交易日内狂泻700多点,于3月20日创出3516点的新低。面对今年1月以来A股市场单边下跌的趋势,基金投资者有必要相应调整自己的基金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叶波 《工业会计》2007,(8):32-33
国投瑞银瑞福、工银瑞信红利、大成优选等创新型基金的推出,成为近期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要真正认识创新型基金,关键在于了解其在哪些方面借用和综合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各自的优点,而规避了两者各自的缺点,从而判断其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市场稳定功能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对其交易行为的影响角度,以我国股市最新一轮泡沫周期(2006—2008年)为研究背景,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在股市泡沫周期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对其投资泡沫股票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股市泡沫形成和膨胀阶段,缺乏经验的年轻基金经理相比经验丰富的老基金经理而言超配了泡沫股票,助推了股市泡沫的形成;无论是在泡沫形成阶段还是破灭阶段,年轻的基金经理都表现出显著的正反馈交易行为特征,对股市泡沫的形成和破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投资经验的新视角,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并不是天生的市场稳定器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7.
基金     
《工业会计》2005,(11):13-13
湘财荷银货币市场基金发行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第6只开放式基金——湘财荷银货币市场基金发行。投资者可在10月24日~11月4日的发行期内,通过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湘财证券等机构认购。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的单边上涨行情让很多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不少人因此笃信基金是只赚不赔的。进入2007年,赚钱效应使得市场更加火爆,甚至连不熟悉基金的人们也纷纷成为基民,希望分一杯羹。为了帮助大家实现美好的愿望,有必要提醒大家几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刘菲 《工业会计》2005,(5):22-24
从2005年4月1日起,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和《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5号<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特别规定>》正式实施。此次新规则的实施对货币市场基金操作有何影响?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是否会下降?货币市场基金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那些习惯通过比较收益高低来挑选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20.
刘澄 《工业会计》2007,(6):I0008-I0010
2006年,中国理财市场最亮丽的风景,莫过于大众对基金理财的热情参与。大势之下,基金业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关键。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何在?如何构建?2006年基金业绩一片大好,是否基金公司就脱胎换骨,具备核心竞争力了呢?不尽然。这些业绩有操作出色的成分,也有随市场行情水涨船高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