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再造广东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几点思考曾志文八十年代,“广东奇迹”令世人瞩目,进入九十年代后,广东人渐渐感觉到昔日广东经济增长的雄风正在慢慢消退。站在这个历史时点上,广东作为一个对外经济占较大比重的省份,不能不认真分析思考本省在对外开放中的挑战与机遇,以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职工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增长研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职工工资增长的轨迹,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其演变特点、成绩及不足,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广东工资总额增长低于本省GDP增长、工资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省人均GDP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增长、低于绝大多数省市平均工资增长;提出今后广东要创新工资宏观管理原则,传统的“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提高,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两个低于”原则已经不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所处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出用“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与经济效益提高相适应,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的“两个适应”原则作为新时期工资宏观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在同样质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容易的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生产竞争优势;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困难的农产品生产,即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具有生产竞争优势;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具体来说,粮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区的棉花等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对照国家,没有什么比较优势;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生产成本低于对照国家,比较优势较明显。总的来讲,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的…  相似文献   

4.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最主要障碍。为了突破国外的绿色壁垒,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各级管理部门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转变观念、自我提高、重创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成荣  牛建彪 《发展》2011,(12):64-64
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多年来发展实践看,特色农产晶要比一般性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果能通过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优势特色农产品则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一、粤台农业合作的比较优势与劣势1.广东的比较优势广东省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优越。广东地处亚热带,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是中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产品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粤北地区山多台风少,是发展长期经济作物及林业的好地方;海域广阔,省内海洋资源丰富。广东地处中国南疆,毗邻港澳,与台湾距离近,海上运输便利、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本省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先进技术的产业集群才是四川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广东的启示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怡 《南方经济》2004,(4):45-47
通过对日本、美国和荷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的分析,作者认为广东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转型为现代流通组织,必须大力推进拍卖交易方式的创新、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努力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5,(94):1-13
在农业贸易自由化日益扩大、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既定的粮食安全战略,立足国内生产,适当进口国外粮食。同时,要选择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积极促进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为战略出发点;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建议近期采取的关键政策措施: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0.
张杰 《珠江经济》2008,(11):64-70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广东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加强。本文通过对广东与泰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广东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泰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于广东,双方农产品贸易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据此,文章提出了扩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居于出口大省的地位。多年来,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首位。1999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曾低于山东而屈居第二。但近5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达202.59亿美元,仍位居各省市之首。研究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与趋势,对于促进广东乃至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以及农业国际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广东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广东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整体质量、品质和品种还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优质化、多样性的社会需求变化,经济效益还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还不够高;农产品加工仍然滞后,产业链较短,附加值比较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设施和劳动手段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NRCA index研究了1978~2010年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分布及变动,并通过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探讨了其稳定性。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仅食品和活动物类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按产品属性来看,水产品、园艺产品和非食用畜产品是比较优势产品;按品种细分,优势品种数和劣势品种数各年相差不大,但具体分布不同。(2)中国农产品整体比较优势的稳定周期约为6年,主要农产品大类的比较优势明显具有阶段性。(3)大部分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是不平稳的,仅不到1/4的农产品具有平稳特征。本文认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阶段性及稳定性背后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含义的揭示与分析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徐声东 《江苏改革》2001,(10):26-28
农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本运用国际上通行的比较优势分析理论,通过对我省主要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的计算,把我省的农业放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哪些是我们的强项优势,哪些是我们的短处劣势,具比较优势的产品也就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发展空间的产品,以此作为探讨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北方经济》2009,(18):84-85
本文从我国加入WTO前后10年(从1998年到2007年)农产品贸易能力的变化来分析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如何在WTO体制框架下提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竞争能力。研究选择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显性比较优势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农产品的贸易能力。笔者发现,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规模扩大了.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显性比较优势却缩小。  相似文献   

16.
在政策调整上,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适当调减没有比较优势的粮棉生产,增加资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生产,发展创汇农业和现代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中部和粮棉主产区地区应在稳定粮棉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西部地区则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大力发展不同区域特色产业的同时,实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恢复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利用本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建立“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鼓励煤炭企业支持和参与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二妹 《乡镇经济》2005,(6):18-19,32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竞争的形势下,标准化建设滞后已明显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如何提升农业竞争力,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成为现实课题。当前我国要建立一套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的标准体系,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本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本国农业的竞争力,突破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韩国农产品价格在全世界范围内算最高水准,韩国对农业的保护关注程度相当高,市场开放程度也比同类国家要低很多。而中国农产品因其生产成本低,其价格水平只达到韩国的20%~30%。但中国的农产品种类和质量与韩国相比其差距甚小,因此中国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实是,中国大部分优势产品被韩国政府纳入到了关税配额及调节关税制度范围内,关税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农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顺差逐渐减少,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已失去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演进趋势,把握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对制定农业政策、推进改革和进行长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